郑仁德的商船回国时,奝然派了弟子嘉因、乾祚等带着贡礼一起搭船入宋,由宁海北上进京,向宋太宗致谢并进贡礼物。从此,中日两国恢复了友好交往,三门湾白峤成为日本向宋朝进贡的重要口岸,寿宁寺也成了日本使者往返的接待地。
如今,在水车村仍保存着郑仁德的故里郑家花园。目前尚存前后两座民居道地,房子为明清建筑,基础石材料、石阶及道地弹石子部分为宋代遗物。有石碑立于郑仁德古宅西南,上书:中国贸易开拓者郑仁德故里郑家花园。只是遗憾的是,水车宋代以前还是郑氏聚居的村庄,但现在已无郑氏村民。
多处遗址流淌文化血脉
千年的水车村,除了见证曾经的海丝贸易往来,还留下不少历史文化遗址。在水车下园自然村的金山脚下,有一座镇东塔,是宁海百姓为纪念元代抗倭民族英雄陈性中而建,故又称为陈性中纪念塔。它不仅是宁波市十大古塔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族侵略的见证。当时沿海一带倭寇猖獗,陈性中目睹倭寇的残暴行径,就组织民团,配备武器,设计全歼了倭寇,被乡人称为“俊杰驱夷”。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县吏上奏陈性中抗倭事迹,上嘉其功,授予他的儿子陈师道千户侯一职。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镇东塔落成。
在镇东塔的对面,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孤立小山,这就是井山,山上建有井山庙。井山庙始建于元致和戊辰年(公元1328年),是水车葛氏为纪念先祖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而建。据葛氏族谱记载,葛洪曾经到井山修炼,传说山顶上有一口神奇的井,四周并无来源之水,但“井不凿以成”,而且井水高出山下白溪水面20余米,长年不涸,甘甜清冽。清顺治辛丑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为断绝郑成功的粮草,颁布迁海令,命令沿海渔民内迁三十里,井山庙也随之毁于一旦。直到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村民们复归故里,葛氏与陈、潘、谢四姓才得以重建此庙。
井山庙的旁边,就是文昌阁。水车文昌阁是清道光年间,经水车陈国杰牵头迁建,供当地子弟入阁读书的地方,并邀名士来此讲学,曾有“宁海第一阁”之称。后因年久失修毁塌,现在的文昌阁由村里热心人士发起募资重建,虽已不具备读书讲学的功能,但却依然流淌着中国传统乡村的文化血脉。
除此之外,水车还有许多出名的风景,如金山晓日、猫潭钓月、井山夕照、槎岭积雪、明桥叠浪、五峰叠翠、蒲港归帆、九皋晴岚等等,这片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遗留下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故事。
通讯员 徐铭怿 王葵霞
记者 张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