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中,法院以犯罪情节构成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对12名被告分别判处一年至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3万至20万元不等的罚金。

相较而言,拥有更加成熟的奢侈品行业市场的日本和美国对制假售假的规定可作为参照。美国《商标保护法》规定,故意制造和销售假货重犯者将面临最高10年刑期、个人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00万元)罚款。美国联邦法律还规定,制假售假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
业内声音:
行业需要更为统一的鉴定标准
据业内人士介绍,电商平台及民间奢侈品鉴定师的鉴定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只能作为辅助证据,二手奢侈品的辨伪没有第三方权威组织的成文规范,也是行业正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中检中奢中心称得上较为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是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在中检北京公司的第三方奢侈品鉴定平台,专门从事奢侈品鉴定与培训业务。然而,即便有官方背书,当平台之间就同一个产品的真伪产生分歧,其鉴定结果的权威性也未必得到认可。
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中检出具的鉴定报告,在没有司法机关委托函的情况下,开出的报告也没有法律效力。
当下,二手奢侈品行业仍需合力推进制定更为统一的鉴定标准。闫闯表示,行业需要标准,自己目前也正配合相关部门做一些标准的起草和完善工作,希望做好执行和后续规则的完善。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假的?女子花1.2万网购奢侈品后起疑!找两平台鉴定后懵了......
编辑 施尚景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