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绍兴三(1133)年,因高宗即位前受封“静江军节度使”,将桂州视为潜邸,桂州升为静江府。
元时,元世祖至元十三(1276)年,元军攻占静江府。十五年,升静江府为静江路,并为广西两江道治所,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明清时期
明朝,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藩国桂林。明洪武五年(公元372年)修建府第,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地方政权的治所仍置于桂林。
明王朝在桂林城区修建了靖江王府,后筑靖江王城。靖江王袭14代,历270余年。靖江王城虽历经战火,城内建筑只剩残基石栏,但用大青石筑成的城墙保存完好,为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藩王城址。
清世祖顺治六(1649)年,清军攻占桂林府,仍置广西布政司于此,后广西巡抚同驻。清代沿明旧制,桂林仍是广西文化中心。清代在原靖江王城内建起的广西贡院,铸造了广西古代教育史上的辉煌,至今王城的城门上仍镶嵌着“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等牌匾。
民国时期
民国时属广西,历史上长期为省会。
民国元年(1912) 1月21日 ,省会从桂林迁往南宁。8月28日,广西省会由桂林迁设南宁,获得批准。
民国21年(1932),安全的考虑, 计划将省府迁回桂林。民国25年(1936年),10月1日迁回桂林;同时省会从南宁迁回到桂林;桂林成为新的省城。
民国27年,工厂内迁,桂林人口骤增。桂林是仅次于重庆的大后方重镇,桂林成为华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西南重镇,桂林成为进步报刊的中心,时称“文化城”。
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广西省辖市。
新中国
1949年11月22日桂林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辖桂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城区和郊区。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区划沿革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同意桂林市驻地由现址象山区五美路16号,搬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2018年8月17日,根据民政部的相关批复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出《关于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的通知》,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以原荔浦县的行政区域为荔浦市的行政区域,驻荔城镇滨江6号。荔浦市由自治区直辖,桂林市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底,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1个荔浦县级市,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10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6个镇、48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驻临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