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长期担任南京守备,府第在南京。王景弘之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王景弘晚年归宿应在南京。其逝世的时间大约在正统二年(1437年)。因为正统二年后《明实录》与其他史籍再无王景弘的记载。王景弘此时已属高龄,且没有受迫害的记录。老死于长期生活的南京是很自然的事。而王景弘的葬地,笔者推断也应在牛首山一带。牛首山一带名寺林立,与高级宦官的关系密切。王景弘好友郑和生前就多次布施牛首山佛窟寺,死后得以赐葬牛首山。墓道与山中弘觉寺塔成一条中轴线,可见关系密切。与郑和同时期的许多宦官也葬于牛首山附近。南京守备内官监太监罗智葬于牛首山北静明寺;内官监太监杨寿藏葬于普应寺;司礼监太监金英葬于不远处的西善桥,王景弘后任的宦官也都以牛首山为中心,择吉地安葬。不久前牛首山附近还发现宣德时太监杨庆的墓地。王景弘长期追随郑和,与郑和感情极深,葬于老朋友墓地附近,最符合王景弘晚年的心境。笔者希望不久的将来王景弘墓会被发现。
刘亚楼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男,籍贯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红军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 。刘亚楼在革命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文家市战斗、第二次攻打长沙、吉安战斗、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全面加强空军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使空军部队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国防力量。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5月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
长征开路
长征时,刘亚楼任红一军团红二师政委,率部为中央红军做开路先锋,一路斩关夺隘,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再占吴起镇,为红军踏开血路。
谏打天津
在平津战役中,中央军委原定战略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1948年12月29日,刘亚楼亲往塘沽实地勘察,听取前线指战员的意见后,认为不宜打塘沽,以夺取天津为好,得到林彪首肯后,连夜起草一份紧急电报,以林彪和他的名义发给中央军委,建议先不打东头的塘沽而打中间的天津。中央军委放弃攻击塘沽计划,同意刘亚楼的集中五个纵队夺取天津的计划。
1949年初,刘亚楼指挥34万大军以29个小时攻下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人民解放军缴获各种火炮1163门,轻重机枪5719挺,长短枪52469支,汽车879辆,子弹640多万发及其它大量作战物资,创下了解放军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城市攻坚战。
创建空军

1949年8月1日,刘亚楼首次代表中国出访莫斯科,就取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苏联答应派800多名专家帮助中国初建哈尔滨轰炸机学校、长春轰炸机学校、锦州驱逐机学校、沈阳驱逐机学校、济南驱逐机学校、北京南苑驱逐机学校等6所航校。
1950年1月,刘亚楼跟随周恩来访苏商请苏联派出空军部队、协助加强上海等地防空以及帮助组建中国伞兵等问题。6月,建立中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7月7日和7月10日,周恩来连续两次召开国防会议,授权刘亚楼改装、训练、接收苏联飞机,组建中国空军。
入朝参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