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性眼泪(Basal Tears)
1662 年,丹麦科学家 尼尔斯·斯坦森(Niels Stensen)发现,“泪腺”是眼泪的发源地。泪腺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平滑的液体薄膜,就是“基础性眼泪”,它能使眼球表面保持湿润,滑润眼睑与眼球的接触,让我们能够灵活自如地转动眼球。
基础性眼泪不会流出眼睑,主要通过鼻腔排掉。人每天要分泌 150 至 280 克的基础性眼泪,差不多有半听可乐那么多。
![动不动就哭,你也属于泪失禁体质?](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09/1644406376tDkfFd.jpg)
- 反射性眼泪(Reflex Tears)
当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分泌反射性眼泪来“摆脱刺激物侵袭”,就像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一样,起到冲洗和稀释作用,以保护角膜和结膜不受损伤。
当你眼睛进沙子、切洋葱、给祖宗烧纸钱时的热泪盈眶,基本都属于反射性眼泪。
![动不动就哭,你也属于泪失禁体质?](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09/1644406377p891Mb.jpg)
- 情绪性眼泪(Emotional Tears)
人的大脑被强烈的情绪绑架时,大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会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一系列激素到眼部,刺激泪腺分泌情绪性眼泪。
在所有已知物种中,只有人类、大象和猩猩能产生情绪性眼泪,令人骄傲,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会成为“小哭包”。
![动不动就哭,你也属于泪失禁体质?](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09/16444063784USYvX.jpg)
一些人在情绪波动或者吵架时,总是控制不住流下眼泪,或者虽然内心告诉自己这次绝对不能流泪,要好好与对方理论一番,可是眼泪却一点都不受控制,这种泪失禁,流的都是情绪性眼泪。
眼泪是一种求救信号
情绪性眼泪总是跟人类处境相关。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当人类陷入某种尴尬、愤怒、感动、委屈的人际状况时,眼泪可以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情感联结,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这样做。
眼泪释放一种肉眼可见的信号,心理学家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认为,眼泪让你周围的人意识到“ta面临的困境,已经超出承受范围”,避免继续攻击性行为;同时又能显示出自己的脆弱,让对方降低戒心和敌意,甚至产生怜爱心理。
就像张艺凡那样,虽然哭了很多次,但场上的老师和学员没有反感,反而是夸她可爱,一直给她加油打气,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确实乐于向小哭包们伸出援手。
![动不动就哭,你也属于泪失禁体质?](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09/164440637995czqo.jpg)
情绪性眼泪还能“排毒”,宣泄出内心的郁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跟切洋葱的反射性眼泪相比,情绪性眼泪中含有更多蛋白质,同时含有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以及脑啡肽复合物等,这些物质跟人类情绪相关,譬如儿茶酚胺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如果在体内积聚太多,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排出体内有助于帮助人放松,镇定情绪。
![动不动就哭,你也属于泪失禁体质?](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2/09/1644406380UzRmJS.jpg)
可是,既然情绪性眼泪是一种保护策略,那为什么有人比其他人更爱哭呢?
这跟生活环境相关,有几种情况可能容易导致“泪失禁体质”:
一是成长经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往得到的关爱不够,需要更多关爱,因此容易展现这种保护策略;
二是现实压力太大,通过眼泪释放压力,严重时可能产生双相情感障碍;
三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气质分类中的抑郁质更接近于“泪失禁体质”,这一类型的人心思细腻、有丰富的想象力、情绪体验深刻、缺乏安全感、比较悲观、偏内向、不善交际。
从生理层面来说,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是人类“代入感”及“同理心”的生物基础,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反映和模仿他人行为,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而天生发达的大脑镜像神经元也是泪点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