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化钾
氯化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电解质补充剂,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术后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血钾等,临床上暂无完全替代品。氯化钾输注时病人普遍发生疼痛不适,因为钾离子本身就是致痛因子,输入血管后,对血管内膜产生刺激,引起较强疼痛感。因为疼痛的程度与钾离子浓度和滴注速度呈正比,为了使患者能耐受,可降低氯化钾的浓度和输注速度。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如输液中含钠离子,即氯化钾加入到氯化钠或葡萄糖氯化钠中输注比加入到葡萄糖中输注,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可能是因为钠离子能使血管内的神经细胞超极化,使其兴奋性降低,使痛阈增高,从而降低痛感。另外也可湿敷硫酸镁或通过山莨菪碱沿疼痛血管外涂来减轻疼痛。
5、复方氨基酸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术后等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患者。但是复方氨基酸本身由多种氨基酸配方组成,是高渗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患者普遍反映输注时疼痛明显,甚至不能耐受。研究表明,穿刺后,使针柄较常规逆时针翻转180度,使针尖斜面向下再固定,可明显减轻患者输注时的疼痛感;同时,也可通过热敷或输注前后采用喜疗妥药膏沿血管走向进行凃擦等来减轻疼痛。
6、多种微量元素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多用于术后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铁、硒、锌、铬、铜、钼等,本品为高渗溶液,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稀释于氨基酸或葡萄糖在外周静脉输注时,患者反应有刺痛感。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输注多种微量元素可明显减轻痛感。精细过滤输液器的孔径为3μm,比普通过滤输液器10~12μm的孔径大为减小,可滤过药物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减少微粒对血管内膜细胞的刺激。同时,通过增加溶媒量降低药物浓度及减慢输注速度、通过中心静脉输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等也可减少患者的疼痛和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除了以上几种药物外,还有大多数化疗药物、七叶皂苷、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都对静脉血管有较强刺激性,临床输注时要引起注意。
总之,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风险较大的给药方式,除了穿刺的创伤,输液中的微粒和药品本身的刺激性也给人身带来伤害。输注刺激性大的药品时,医护人员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监护。疼痛是血管早期受损的信号,患者输液时如果感觉疼痛要立刻向医务人员报告,及时处理,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审稿: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晓青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