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亚型众多,致病性也不同,其中H5、H7的致病性比较高。徐可介绍,这些高致病性病毒,可以被人体多个器官分泌的酶剪切,继而感染多个器官,例如肠道、神经系统等。H10属于低致病性病毒,它只能被呼吸道细胞中的蛋白酶剪切而引发复制,引起呼吸道感染,而肺部产生的炎症会蔓延到其它器官。此外,H5N1、H7N9、H9N2、H7N1和H10N8都可以实现从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
禽流感为何会感染人?“禽流感主要依靠飞沫、空气、气溶胶传播。在宰杀活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都可能导致H10N3的传播。”徐可说,禽流感感染人,往往需要积累很多突变的基因,但这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还需要跨越物种屏障,所以正常情况下很难实现。
“不过,有研究证明,人下呼吸道的细胞受体,可以与禽流感病毒结合,如果近距离接触包含禽流感病毒的活禽或者肉制品等,病毒量瞬间很大,禽流感病毒就可能冲入人体下呼吸道,致使人感染。”徐可说。
平继辉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间的重组,或者病毒自身的变异,有可能导致病毒跨宿主感染。此次H10N3感染人有可能是病毒基因组的某些关键位点,发生了人源病毒的特征性突变,获得在人呼吸道复制的能力,具体信息有待于该感染人毒株序列公布后才能做出判断。”
镇江市疾控中心在其公众号中发布,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包括候鸟的迁徙、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笼鸟运输、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等。禽流感病毒可在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如禽类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携带病毒的禽类或污染的环境,如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主要经呼吸道或密切接触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
释疑四
会“人传人”吗?
全球既往未见H10N3跨宿主感染人
近年来,禽流感就像一只幽灵,时常在不经意间,让人类猝不及防。不同的病毒亚型,带来的危害也不同。
2020年,H5N8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至少46个国家中造成大量野禽和家禽死亡。同年12月,俄罗斯首次发现人类感染H5N8的病例,有七名家禽养殖场工人的H5N8病毒检测呈阳性。
平继辉介绍,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低致病性H9N2,出现过跨越种间屏障感染人的病例,迄今为止全球共有59例确诊的H9N2直接感染人事件,但均属于一过性感染,病人迅速康复,未出现严重症状,也未有死亡事件发生。
“大家可以放心的是,H9和H10这些低致病禽流感病毒,偶尔发生变异,并在极低概率下感染给人,但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例如表现为日常的感冒症状、头痛,嗓子痛、肌肉酸痛等,如果身体健康、自身免疫力强,即使不到医院就诊,依然能够在一周左右清除病毒并完全自愈,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此次出现的H10N3感染人的事件,也大可不必惊慌。6月1日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指出,江苏省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在当地开展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同时,专家评估认为,病毒全基因分析显示,H10N3病毒为禽源性,未具备有效的感染人的能力。全球既往未见H10N3人间病例报道,禽间H10N3病毒对禽呈低致病性。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发生大规模传播流行的风险极低。
“也就是说,目前全球既往发现的H10N3禽流感,还没有跨宿主直接感染人。目前,也没有发现人传人的报道。”平继辉说。
释疑五
如何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禽肉和蛋类应烧熟煮透再吃
对于所有的流感病毒来说,“适冷怕热”是它们的通病。徐可说,“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病毒,如果温度过高,包膜会裂解,所以温度越低,病毒保存地更久、活力更强。”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流感一般在气温较低,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节多发,温度较高季节的流行率将大大降低。
“但病毒依然在易感动物和家禽中低水平流行,如果有基础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直接接触了患病的家禽,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今后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加强对该亚型病毒的监测,防止该亚型病毒发生大范围的流行。”平继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