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吴亦凡刚刚创造了“skr”一梗,是当之无愧的娱乐圈“顶流”之一。这条帖子引来了吴亦凡粉丝“梅格妮”的注意,“反黑”大军蜂拥而至,拉开虎扑与吴亦凡粉丝“开战”的序幕。
这场虎扑用户与“梅格妮”的“战争”规模极大,虎扑方有平台亲自下场,吴亦凡也发文称“不知道动了谁的奶酪”,并发布diss back反击。三年后,这场线上战争又迎来了后续。

7月18日晚,网易娱乐都美竹独家采访发布后,虎扑的“复仇”也正式开始。在微博,“虎扑的步行街”踊跃转发都美竹及其他“受害者”的爆料内容,还对“宣布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进行了汇总,配文“呜呜呜我的宝”,极尽嘲讽之能事。
截止发稿,“虎扑的步行街”共发布与转发了近80条吴亦凡事件相关微博,并评价称“三年了,虎扑没有上市,你也没有变得更好”。网友戏称,这一次虎扑“杀疯了”。
另一方面,虎扑自己也成为此次事件的“瓜主”与“舆论影响者”:吴亦凡工作室官方微博声称“未曾注册吴亦凡工作室号”,虎扑则放出三年前与“吴亦凡工作室”的聊天界面,“打脸”其声明;用多种语言转发“24小时”倒计时,并@吴亦凡要求做出“正面回应”。

在虎扑App,官方专门为吴亦凡开通“电鳗资讯”话题,实时吴亦凡事件的进展。
“大仇”似乎得报,“虎扑的步行街”的粉丝直呼“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娱乐基地”豆瓣鹅组里虎扑相关的帖子也引发了。作为用户群体完全不同的两大App,虎扑与豆瓣一直“剑拔弩张”,两大用户社群常常在许多事件中持相反的观点,在微博上也经常爆发“骂战”,但这一次,两大平台的主流论调却站在统一战线。
在以鹅组为核心的豆瓣娱乐小组中,吴亦凡也颇具“热度”,现在刷遍全网的“丙丙、页页、凢凢”等吴亦凡的“黑称”皆来源于豆瓣小组。

从多年前的“小G娜事件”开始,豆瓣娱乐相关小组就对吴亦凡诟病已久,在豆瓣小组用户的眼中,吴亦凡作为“顶流”,却“实力差”“私德有亏”,在豆瓣舆论场中,一直以较为负面的形象出现。
“豆瓣苦凡凡久矣”,这一次事件自然不能错过,在豆瓣各大娱乐组吴亦凡已经成为屠版级别的存在,翻阅豆瓣鹅组发帖界面,几乎全部是关于此事件的讨论,对于吴亦凡的口诛笔伐接连不断。豆瓣鹅组有帖子称,“这事让豆瓣虎扑又一次一致对外了”。
除微博、虎扑和豆瓣外,全网各大平台都参与了这场“战争”:知乎热搜里网友们分析着事情的各种可能性;B站已经出现了“吴亦凡事件”相关的各式二次创作;而在公号里,各式立场的文章已经开始刷屏朋友圈。
将“吴亦凡”这个名字作为核心议题,全网各大平台形成了以“微博”为核心的超大舆论场。
交织的舆论场
尽管被诟病已久,微博还是现今中文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最够格称之为观念市场的社交媒体平台。大量爆料者都会选择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信息,不少事件也在被搬运到微博上之后,才能形成足够有效的舆论,从而推进对问题的处理解决。
此次吴亦凡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都美竹选择在微博上展开对吴亦凡的“讨伐”,凝聚网友共识,提高舆论声量,提出自己的诉求,通过网友的力量向吴亦凡方施压,以期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