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平台“低门槛”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近几年来,我国的网民数量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态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热衷于使用语言暴力、挑起网络骂战的用户,成为了社交平台“毒瘤”一般的存在。正因为他们的肆无忌惮,使得本应平等、理性、友好的社交媒体,被戾气所侵蚀。这些语言施暴者,即“在网上发布或发送信息,意在激怒他人或者扰乱讨论话题和空间的人”,被统称为“网络喷子”。

这位“我是沟哥”,就是网络喷子的典型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社交平台上有这么多喷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里跟大家简单聊聊。
一
实际上,在互联网勃兴伊始,早期的论坛(猫扑、天涯社区等)中,就充斥着各种“喷子”。不过,他们与现今的网络喷子有着一定的区别,即大多喜欢用比喻、谐音或双关的手法,让自己显得既刻薄又幽默。
在我个人看来,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贴吧大神的《李毅大帝本纪》和扬卡洛夫的《女文青进藏不完全手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搜看。

“李毅大帝语录”之“天亮了”
今天网络喷子的最大特质,即“喜欢采用具有很强煽动性、传染性、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对特定人群进行污名化”,使得本可以通过理性讨论达成共识的争议,最终沦为低俗的骂战。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杨笠的那句“(男人)明明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引申出的“血雨腥风”。鉴于其不是本文的重点,故在此不再做过多讨论。

本可一笑了之的话,激起了社交平台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
在这些网络喷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质。
1)异于常人的人格特征
有西方学者在做过专题研究后发现,“喷子”在马基雅维里主义(操纵和欺骗他人)、自恋(自我中心和自我强迫)、精神变态(缺乏懊悔和共情能力)及虐待狂(以让他人受苦为乐)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一般人”。其中,“虐待狂”维度与喷子行为的相关性最强。

喜欢“自嗨”的“网络喷子”
一言概之,“网络喷子”之所以喜欢网络骂战,是因为“喷别人”会令自己感到愉悦。在他们看来,“让他人痛苦”能给予自己“施虐的快感”,“被喷者”越生气,“网络喷子”就越有“成就感”。
2)以匿名“小号”居多
鉴于社交账号非实名制和匿名性等特点,作为社交平台主流的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匿名“小号”在发表评论时,并无太多顾忌。他们的意见,也远比在现实生活中极端和激烈。

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人敢在现实中发出如此“暴论”
社交平台的这一机制,给了网络喷子们肆无忌惮地发表攻击性、极端和低俗的言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