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为了铭记这次非同寻常的经历,特把“金奖”二字加在了白兰地商标上,金奖白兰地由此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白兰地外交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并讨论国际问题。因此,国家在选择国礼的时候也很重视,酒类产品选择了中国本土品牌“贵州茅台酒”和“张裕金奖白兰地”。这两种酒虽然都属烈酒,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前一种完全是中国本土技术酿造,而后者更多的是“洋为中用”的典范,如此搭配的寓意或许是让世界明白一个道理:中国人以其5000多年的文明智慧不但具备强有力的自创能力,而且还善于学习、更懂得创新和超越,中国这头狮子正在醒来。这是一段美丽的“白兰地外交佳话。”本会会刊《国际杂谈》概括了各国代表们对张裕美酒的赞誉:金奖白兰地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的进步。张裕美酒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了国家举办国际宴会的用酒。
毛主席批示
1956年3月,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报送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报告中涉及张裕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本年工作规划、今后发展意见等方面的内容。文中特别提到张裕葡萄酒销路问题、高级酒与普通酒的关系问题。主席看过后,对以张裕为龙头的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做了更深的思索。毛主席在一次糖酒食品工业的汇报会上,向张裕也向中国葡萄酒业指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
食品工业部制酒工业管理局领导所属企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围绕以张裕为龙头启动中国整个葡萄酒业开展工作。几年间,北京东郊、山西清徐、河北沙城、江苏宿迁以及黄河故道区域的萧县、民权、郑州、兰考等地的葡萄酒企业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张裕派出了能工巧匠赶赴各地助建厂舍、引进设备,为各兄弟葡萄酒厂代培技术工人,手把手传授传统酿造工艺,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葡萄酒城”代表
1987年6月15日,时任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局长罗伯特·丁洛特先生在烟台市市长为国内外葡萄酒专家举行的晚宴上,宣布烟台市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并向烟台市颁发了一枚“1987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年”的纪念章。
在有关部门和国内外葡萄酒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国际葡萄·葡萄酒局决定1987年6月15日在烟台举行国际葡萄酒和白兰地品评讨论会。会前,专家们先后参观了张裕公司的葡萄基地和葡萄酒、白兰地生产线。烟台大片的葡萄园和良好的葡萄长势给专家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对张裕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鉴于张裕公司在葡萄基地建设和葡萄酿酒方面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有33个会员国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局作出决定,接纳烟台市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随之,张裕公司成为带动烟台乃至全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代表企业。

十项第一

首次从国外引进酿酒葡萄:1892年,张裕从国外引进124种酿酒葡萄品种,几经周折,在烟台试种胜利,这些葡萄的胜利引进,告别了中国缺少优质酿酒葡萄的历史,堪称中国酿酒葡萄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