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源自于大行的流动性收紧明显波及到了中小行,进而对整体市场的影响更加深远。
3、广义流动性对狭义流动性的影响
在稳货币 宽信用(或者说当前情况是短期内紧货币 宽信用)的组合下,广义流动性(实体经济流动性)可能会对狭义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影响:
若实体经济流动性扩张较快,资金更多进入到实体里去,同时,信贷扩张所派生的存款也会快速增加,这会增加银行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减少,超储率下降,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
未来短端利率存在下降空间
我们判断,银行流动性已收紧到了一定程度,未来货币市场的宽松空间开始出现,因此短端利率也有下降的空间。
下降的空间主要源自于两个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次要因素是财政融资将有所收缩。
8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的1.5万亿元的“让利”规模,2020年剩下的4个月还有6300亿元的银行利润等着被“砍掉”,这其中主要是息差的减少,也就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通过提高融资可达性、降低融资成本来救助企业和提振市场需求,让实体经济获得平稳复苏。因此,一方面,需要扩张间接融资的信贷供给和直接融资规模,为实体经济提供足量的信用支持,截至7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到13%,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1-7月企业债券融资达到3.57万亿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另一方面,融资成本也显著降低,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6%,比2019年末降低38个BP。
具体来看2020年以来2个季度的利率下降幅度的对比,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一季度下降了36个BP,而二季度只下降了2个BP,背后的掣肘便是5月以来短端利率的抬升压低了长端利率下降的空间。
对于广大中小银行,当前的短端利率还是有些高的,中小银行的信贷业务拓展可能会增加短期负债管理的压力。显然,若央行想要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需要考虑短端的利率调整了。
次要因素是,尽管国债和地方债等财政融资的节奏在9月依然处于高峰期,但国债发行节奏会放缓,更重要的是财政净支出将增加,这些将减少银行流动性的掣肘,流动性会边际上放松。
别指望降息了
最后,我们再预测一下降息的概率。
从本月逆回购操作节奏及利率不变这一情况来看(逆回购和MLF利率均未变),9月的LPR仍然没有理由调降。
当然,背后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当前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是工业复苏快于服务业、生产快于需求、投资快于消费,在短期内不易通过调降广谱利率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央行主动降息的必要性较小。
更进一步说,近期货币政策着重强调精准导向,未来货币政策主要聚焦于定向和结构性政策,尤其是针对小微、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工具的发力值得期待,而这些都意味着广谱利率的调降预期降低。
招募公告:
苏宁金融于2020年8月启动“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大V激励方案”,每月按阅读量和发文活跃度,奖励排名前50名大V,奖励金额3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您是财经作者,欢迎入驻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入驻方式:“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向后台发送“财顾”二字,小编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办理入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