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为什么叫鬼子(中国人称呼小鬼子的由来)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2-02-12 小鬼   鬼子   由来

鬼子,现在听到这么个词,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侵略军了,“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嘛,但是,“鬼子”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字典里通常解释:“鬼子”是我国人民为了表示对外来侵略者的憎恨,所起的蔑称。但是,大家仔细想想,中国人对外来侵略者,有用“鬼子”当蔑称的习惯吗?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古代,中原的侵略者通常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这种人,古代一般是称为“虏”;“蛮”、“夷”、“匪”、“贼”、“寇”等,这些字眼都是形容“来犯者”的,日本侵略者也有,就是元明时期的海盗,对于这类人,中国人也有专门的称呼,叫“倭寇 ”,反正没有叫“鬼子”的。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人为何把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而不是用老称呼“倭寇”?

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明朝就喜欢叫北方的蒙古和女真入侵者叫“虏”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用“鬼子”称呼日本人,属于一种语言史上极为特殊的现象,如果死硬叫逻辑的话,这种称呼实际是错误的,因为,“鬼子”根本不是用来指日本人的,而是指西洋人的。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古代中国人虽然也有些中心主义,但是也不至于完全不把周边民族不当人看,但是,明清的时候,出了一个情况,西洋人来了,这些人的长相中国人完全没见过的,相当惊讶。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人为何把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而不是用老称呼“倭寇”?

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神探狄仁杰》中,有一个案子,李元芳第一次见到西洋人,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估计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洋人的感觉都是这样的。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鬼子”一词很早就有了,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由此可见,“鬼子”一词古已有之。在一些古代志怪小说如《搜神记》《睽车志》中,也有涉及“鬼子”的,但“鬼子”有时候指魔鬼,有时候是“人鬼婚姻”的产物。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明朝的时候,中国人见到西洋人,还不至于叫“鬼子”,大都叫“夷”,比如叫荷兰人就叫“红毛夷”,但十九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与洋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垄断在中国的利益,国人就把洋人贬称为“洋鬼子”、“西洋鬼子”、“红毛鬼子”。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人为何把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而不是用老称呼“倭寇”?

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著名的“红衣大炮”就是“红夷大炮”变过来的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称呼实际也是根据洋人长相来的,明朝的时候,洋人势力还没有深入,鸦片战争后深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见到了洋人,本来就对这些人的长相不欢迎,加上大部分来的又是侵略者,国人又认为西方人大的都是黄毛绿眼,体态就像鬼怪,如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诗人陆嵩材在《江州述感》中说:“白者乃真鬼,语音类禽鸟,胫长面多毛,眼绿疾顾。”和汪仲洋提诗说:“鹰嘴猫眼须发赤,锦缠花腿到腰身。”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甚至,由此还出现一些谣言,比如流传洋人是金发碧眼的鬼,需要吃婴儿滋补等,造成不少冲突(教案)。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人为何把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而不是用老称呼“倭寇”?

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后,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白人的长相还是觉得相当新鲜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体来说,“鬼子”一词是中国人因为早期欧洲人的怪异长相、以及侵略者的身份,所加上的蔑称。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也就是说,从逻辑上来看,用“鬼子”称呼“日本人”不太对,因为日本人的长相显然不至于吓到中国人,而且,对于日本人,明明有现成的“倭寇”一词啊,怎么用鬼子呢?R43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这和中国近代屡受侵略有关,近代以来,来中国的洋人几乎都成了侵略者,所以“鬼子”一词就成了“侵略者”的代称,不过,早期中国人还是没有叫日本人鬼子的习惯,中国人叫西方侵略者叫“洋鬼子”,但是叫日本人,还是用“倭”等形容的比较多,甲午战争时期,也几乎没有听说把日本军队称为“鬼子”的。

相关阅读:

  • 小鬼吴宣仪cp叫什么名字?小鬼吴宣仪是真的在谈恋爱吗?
  • 这也是我想对妈妈说的话
  • 黄鸿升妹妹发文缅怀哥哥 杨丞琳:同想念
  • 《咒》真正恐怖的地方在于向观众下降头
  • 疯了吗?这都能按头蹭热度?
  • 小鬼疑似受伤现身医院 公司报平安称已基本康复
  • 这档华语最狂灵异节目,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泰国养小鬼真实案件,婴儿被制作成镀金婴尸(多位明星被
  • 身上有小鬼的特征,脸部发黑害怕光(民间的迷信说法)
  • 大师巡回赛纳斯利亚堡的悬案站决赛日国手战况(木木木四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