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可以拒绝甚至撕掉城管开的单子呢?就是因为城管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对于王天成这样的商贩来说,他每天需要摆摊,他需要吃饭,营业额就是他的口粮,有人来抢他饭碗的时候,他就要试探对方的底线。慢慢的他就发现,城管没有什么强制手段,冲突也就慢慢产生。
就像片中一名城管说的,王天成是生活里的弱者,城管是工作中的弱者。当中国的城市化慢慢加速以后,突然从农村涌来大量人口,开始打破了城市里的一些规矩,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正常运营的时候,政府就建立了城管这么一支队伍。城管不仅要面对摊贩和现代城市运行之间的矛盾,还要管拆迁,最终导致弱者不弱,强者不强,形成完全错位的强弱关系。
澎湃新闻:你希望扭转受众对城管的印象吗?
陈为军:过去在国内,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网上,对城管都有一些误解。以前我家旁边有所小学,门口有一些炸火腿肠、卖小吃的小摊贩,小孩放学后就喜欢买来吃。有一次城管正在执法,把油锅、小推车没收了,那时有小贩和城管打起来,要用热油泼城管,周围的家长就骂城管,但是城管是有口难辩的。其中有个城管就跟周围支持小贩的人说,是孩子的家长投诉到城管委,家长一投诉,城管就必须要来处理。这个执法过程中,如果小贩把热油泼到城管身上,有的城管年轻气盛就和小贩动起手,那大家就不再会去为什么城管非要把他们赶走,只会城管把人打伤了。
王天成河南老家的房子
“城市梦”不应只是一场梦
澎湃新闻:你希望通过记录片的拍摄找出答案吗?比如,王天成一家和城管都得到自己化解矛盾的答案,给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去一些影响?
陈为军:一部纪录片是从小处着眼讲一个故事,但解决个体问题并不是我要表达的,观众可能会王天成一家以后生活如何,武汉的这支城管队伍之后的工作是怎么做的。个案虽然是我讲故事的主题,但我更想让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正好生活在城市化大变革的时间段里,过去我们对待进城务工人员,有些把他们当作城市的过客,他们不应只是过客,他们的城市梦醒来以后,应该成为城市人。
这个片子中,最后城管跟王天成一家达成的最大共识就是,大家在望向未来解决问题时发现,萍萍(王天成孙女)心理上已经是城市人了,王天成和他儿子或许还可以回农村去种田,但到了他们的第三代的时候,萍萍就是武汉人,她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城市女孩,她再回到农村是没有朋友的。
我们的社会如何去面对后城市化的现状?中国城市化几十年,如果没有农民工撇家立业,去盖高楼大厦,当建筑工,哪来这么光鲜亮丽的城市景观呢?工厂的流水线上要不是他们加班加点,哪来现在制造业大国的说法?他们来追求城市梦想,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该做的,现在无论是政府也好,还是其他群体也好,该到了给他们正名的时候了。对很多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城市梦不是到城里来辛辛苦苦打拼,就为了做一场梦而已,我希望他们的梦早点醒来后变成现实,让他们醒来发现,“我是城市居民,我被城市接纳了”,这是我最想表达的。
王天成儿子、儿媳妇和孙女一家在城市里的住所。
“武汉是非常包容的城市”
澎湃新闻:你有不少纪录片的故事都是在武汉发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武汉成为全球的焦点,疫情也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应急、医疗、管理等方方面面,你心中的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陈为军:我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我一直觉得武汉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影片里面也可以看到王天成发自肺腑的话,他也认为武汉是个非常包容的城市,他不想离开武汉。武汉历史上就是码头文化,码头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地方,大家凭实力吃饭,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