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暂时的同性恋的表示是一事,光大的性逆转的倾向却又是一事,当其初期,两者也许是一样,但一则及期而归于无形消失,一则可以暗示一个人一生的性冲动与性理想的特殊的趋向;起点虽同,而归宿则大异,是不容不细察而明辨的。在有的孩子中间,性冲动当其最初表现时,既不是毫无分化的表示,又始终不以异性做对象,而偏偏转向同性的方面去寻找出路,这其间就有问题了。不过,先天逆转的诊断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到成人期完成以后,才可以诊察清楚而加以断定,在此年龄以前,诊断是可以的,但误诊的机会比较多。例如,有一个大学的学生于此,天分既高,造诣也好,而风流蕴藉的程度亦在同辈以上,他所交游的人又大都是品格相同程度相等的同性学生。这样一个大学生,终其大学以至研究院的求学时期,也许一贯在同性人中寻求与满足他的情绪生活,而对于异性,则始终不感到兴趣。这样一个男人自省之余,也许会自己断定是一个生而逆转的人。但是,一旦脱离大学的环境而与社会接触,他终于会发现他和一般的世人在情欲方面,实际上可以说全无差别。这种例子虽不多,但也非绝无仅有。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满了二十五岁,甚至于过了二十五岁,我们才可以恰如其分地断定他的同性恋的冲动是先天性的一部分,而不单是正常发育的一个阶段。即远在成年以后,一个人的同性恋的冲动也还可以改变过来而转入异性恋的方向,或演成一种折衷的局面而变做一个真正的双性两可的人。
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在很早的年龄,要断定一个人是先天逆转的固然是不行的,但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倾向而加以预料是可以的。如果一个人性的发育是特别的早成,而其性的活动又完全以同性做对象,同时也许自己虽属男性而却有女性的兴趣,喜欢女性的作业,再如果在他的家世里又可以发现不少的神经变态和性情怪僻的倾向,我们就至少可以猜测,他大概是某一类先大逆转的例子了。不过,猜测是可以的,下断定则还太早。
不过有的先天逆转的例子,虽属先天,而同性恋的倾向则出现得比较迟,甚至要到成年以后。这种情形,在以前,大家均以为毫无问题是后天的而不是先天的。不过到了如今,许多专家以为这种看法是错了的,这种例子的同性恋倾向,其实未尝不与生俱来,不过是发展得比较迟缓罢了,他们所表现的可以说是一种晚成的先天逆转现象。早晚虽有不同,其为先天则一。
总之,我们总得辨别三种现象,第一种是真正的先天性逆转现象(无论发展的早晚);第二种是双性两皆可恋的现象(其中大多数例子也还是逆转的,不过表面上已取得相当的异性恋的习惯);第三种的例子最多,也最不易择别,可以叫做拟同性恋者,其所以有同性恋的表现的原因也不一致,或因一时的怨旷(例如航行中的水手),或因老年而性能痿缩,或因一种好奇爱异的心理,故意要在性生活里寻求一些反常的经验。不过即在这种拟同性恋的例子里,我们根据目前专家中流行的看法,还得承认一些先天种子的基础,而不能看做完全是后天的一种虚构。先得有种子,然后会有枝叶花果,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
性逆转的现象有特别严重的意义,因为表现这种现象的人,往往在理智与品格上要高出同辈之上,即把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君主、政治家、诗人、雕塑家、画师、作曲家、学者等除开不说,剩余的例子中也还有不少高人一等的人。性逆转的不容易为观察所及,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有许多医学界的人认为他们从来没有遇见过逆转的例子。即如英国的萨维奇爵士(Sir George Savage)是医学界经验极丰富的精神病学家。有一次他说他似乎从没有和逆转现象发生过接触。
另一位名医的经验起初也是如此,但后来却不同了。这其间的变化是很可以发人深省的。奈克起初也认为没有碰见过逆转的人,有一次他写信给希尔虚弗尔德,请希氏送一个逆转的例子到他家里去让他看看,希氏对逆转现象的经验是任何其他医师所不及的,对于这请求自然是极容易答应的。逆转的人到了奈氏家里,奈氏见了,很吃一惊,原来这人他早就熟悉并且是他妻子方面的一个近亲。大多一个人先得碰上这一类的经验,先把眼光放远了,才知道在任何社会环境里都可以发现逆转的人。不过,发现的功夫也并不太容易,大多总是社会环境里地位最低微、生活最无聊、习惯最可鄙至于肯以色相换钱的逆转的分子才容易把他们的特性透露出来。至于地位较高的例子,除非有特别的事故发生,是轻易看不大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