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安徽
不过,原因不止于此。与安徽经济结构相似的省份还有很多,许多地区天然禀赋优秀,为何偏偏是安徽强势崛起?
别的不说,单看蔚来汽车这一家企业,就能明白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家诞生于上海的企业,当年受限于新能源整车厂数量限制和其他多方面原因,蔚来整车工厂迟迟无法在上海落地,转而与江淮汽车开展代工合作。2019年蔚来内外交困之际,裁员1/3,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其“气数已尽”时,合肥市政府雪中送炭,70亿元投资入股,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风险对赌”。
如今,蔚来稳坐中国造车新势力头把交椅,市值一度在全国车企中排名第一。凭借这一经典案例,合肥市政府也被业界称为“最佳政府合伙人”。事实上,合肥的“风投”胆识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合肥拿出全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投入京东方,据说当年拿出资金,政府把在建地铁项目都暂停了。这种破釜沉舟抓发展机遇的做法,使得安徽和许多工业省市省份不同——不是简单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而是捕捉行业风口,依托科创资源,培育自身的“独角兽”。
安徽的崛起,也与国内大循环有关。2019年底,安徽就成为了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当年中国各省市区高铁里程排名中,安徽以1903.45公里的总长度拿下全国第一。这次疫情中,湖北武汉“九省通衢”的经济地位更加凸显,而如今轨道上的合肥也是“九省通衢”。
今年一季度,排在GDP总量安徽前头的恰恰是湖北,58.3%的惊人速度一下子拉高了中国GDP总量增速。经济界感叹这是“一群普通人中冒出一个姚明”,以至于一季度多数省份经济增速都低于全国速度。而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等多方面因素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湖北和安徽将你追我赶,成为中国经济大循环中两个极为强劲的新引擎。
被超越者的状态
回过来看这一次被超过的上海,实际上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多意义。
安徽6000多万常住人口,上海2400万;人均GDP上海是安徽的三倍。两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承担的发展任务也有很大差异。更何况两地无论从哪种角度看,经济上都不存在竞争关系,安徽的崛起,“军功章”里本身就有上海发挥长三角龙头带动作用的积极因素。
对上海来说,身处现在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的其实不是GDP这件事。
经历疫情的第一个完整年份过去,全世界都在今年中国首份经济季报,也在盯着上海经济的动向趋势。疫情全球蔓延,世界交往严重受阻,此时的上海经济,就是反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链接的一面镜子。
抛开GDP不谈,从各方面指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看,外向型经济的上海在疫情中遭受巨大冲击,但也是疫情后全国恢复程度最好、发展势头最佳的城市之一。
一季度的各分项主要指标中,除了财政收入压力较大,上海经济各个方面都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不止是恢复性的,许多指标甚至优于2018年、2019年时的情况。
比如消费市场,去年下半年上海就成为全国社零最早转正的省市之一,一季度社零的两年平均增速,也明显快于全国。照理说,疫情导致大量外来消费中断,旅游业至今没有复苏,但从去年创造性的“五五购物节”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全国性消费热点在上海持续形成。今年高档消费品零售额大幅增长,轻奢消费兴起,以至今年再次举办“五五节”时,上海已经不再准备把重点放在打折促销上,转而强调推动高品质供给。
上海的制造业同样处在多年未见的良好增势之中,前两年投资的一批高新技术大项目逐渐产出效益,同时新一批项目又在接续投入,高端芯片、新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已经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疫情期间国家某部委领导在长三角考察一圈,由衷感叹上海制造业的领先程度,称上海制造的许多优势,至今依然是无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