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代餐产品的钠含量实测值是标示值的3倍,碧生源为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两个解释。
其一是产品的具体成分因批次、生产地、采购原料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实测值;其二是该产品的标示值并非是通过实测而来,而是通过计算原料含量而来,“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
随后该碧生源工作人员展示了一份落款日期为2020年7月16日、名为《碧生源营养代餐奶昔固体饮料“钠”含量的说明》的文件,明确指出根据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问答(修订版),“获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有直接检测和间接计算”。
文件中说明,该产品的钠主要来源于大豆分离蛋白,根据计算,得出钠含量为108毫克/100克,和标示值一样,并附上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和营养素数值报告。
7月21日,Smeal方面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对同批次产品进行复检。标签标示值的脂肪含量为2.3g/100g,深消委的实测值为4.26,而Smeal复检报告中显示,这个值为 2.1,略低于其产品的标签标示值2.3。
截至目前,南方周末记者还未收到中粮天科的回复。
对于前述企业自行检测的结果,深圳市消委会表示并不认可。7月22日,深圳市消委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企业自行送检结果“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可能无法反映产品真实质量状况,“不具有采信价值”。
均未检出违禁减肥药成分,个别测评人出现拉肚子现象
为了迎合消费者健康瘦身、便捷饮食等潮流理念,网红代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深消委测评中提到的代餐品牌,不少都在市场上都受到了资本和消费者的追捧。
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近一两年来,不少视频博主在小红书、Bilibili等网络平台上传了代餐食品的测评视频,为品牌打call带货。
想靠代餐瘦身,不总是能梦想成真,有时还隐藏着巨大的危险。2018年,一位来自宁波的23岁女大学生,为了减肥从网上购买了代餐粉和代餐饼干。吃了半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经常肚子胀、胃口不佳,后在医院查出严重肝衰竭,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后才转危为安。
据媒体报道,出现这么严重的器官衰竭,是因为这位女大学生食用的代餐食品中,可能含有违规添加的药物成分。
深消委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消费者最的是轻食代餐粉是否含有违禁成分(20%)、是否有不良反应(20%)和是否有效果(20%)。

代餐粉消费者调查。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官网截图/图)
因此,深消委对10款产品进行了安全指标的检测。具体包括减肥药中可能添加的违禁成分:芬氟拉明、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N,N-双去甲基西布曲明、西布曲明、麻黄碱、酚酞等。
安全指标方面,还检测了霉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0款受测产品均不含上述违禁成分,安全指标都符合中国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卫生指标的要求。
为何采用固体饮料标准,而非代餐食品标准?因为“目前国内外没有专门的代餐粉相关标准,国内产品绝大多数采用固体饮料标准”,这句话被深消委在报告中重点加粗标示。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2019年11月经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委员会组织审查,《代餐食品》(T/CNSS 002-2018)团体标准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是中国首个用以控制体重的代餐食品的团体标准,该标准对代餐食品的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含能量及营养素要求)、安全需求、标签及使用说明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标准,但未涉及卫生标准。
因此,深圳市消委会的测评报告,在营养指标上参照了《代餐食品》团体标准中的能量和五大营养素标准,在卫生指标上参照了《固体饮料》的标准。
团体标准“相当于一个‘建议’,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食品专家云无心介绍。

减重效果排行榜和不适现象。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官网截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