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受到条顿骑士团的威胁,雅盖洛大公(1377至1434)娶波兰公主为妻,受洗为天主教徒后成为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新组成的“波兰立陶宛联盟”(1386-1569)拥有强大实力抵挡骑士团。双方更进一步的联合是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称为“波兰-立陶宛共和国”,此因立陶宛受到莫斯科公国的威胁,亟需波兰的保护。原立陶宛统治的南部地区转入波兰辖下,形成今日的白罗斯地区继续由立陶宛统治,乌克兰地区转为波兰统治。

卡尔十二世和马泽帕在波尔塔瓦战役后的第聂伯河
乌克兰农民为了脱离农奴身分而逃往聂伯河中下游地区,那里是地主贵族尚未到达之处。来到这里的农民虽然获得自由、平等和土地,却面临游牧民族鞑靼人侵略的威胁,因此造就他们成为骁勇善战的骑兵,这群人称为“哥萨克”,有自由民、轻骑兵、盗匪……等多种涵义。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
聂伯河下游的札波罗热塞契(意为要塞)是乌克兰哥萨克的军事与行政中心。初期,每一位哥萨克有权参与拉达(议会),选举或被选为领袖“盖特曼”,他们自视为自治共同体,甚而行使外交权。

复原的古基辅城地图
1572年,国王齐格蒙特二世(1548-1572)正式雇用300人编制的哥萨克军,称为“注册哥萨克”,由盖特曼统治,他们获得特权如薪资、土地和农民为其耕种、免除纳税与免服劳役,仍享有独立的军事、外交、行政和司法权。

1582年
1596年的布列斯特宗教会议达成妥协性的“联合教会”,乌克兰人仍使用斯拉夫语和东正教礼仪做礼拜,但是接受天主教教义并奉罗马教宗为最高权威。乌克兰东正教会自此分裂为东正教会派和联合教会派,前者势力渐微,乌克兰贵族逐渐转向联合教会派,一些农民为了追求宗教信仰的自由,往南迁徙成为一名哥萨克。

示意图
叁
乌克兰“哥萨克国”的建立
哥萨克会因宗教信仰领导乌克兰农民揭竿起义,而注册哥萨克的人数随着国王的需求时增时减,失去此身分的哥萨克同时也失去许多特权,会在盖特曼领导下以暴动的方式向国王争取更多的注册哥萨克人数。

哥萨克国
规模最大一次的暴动是由赫梅利尼茨基(1595至1657,1648起为盖特曼)领导成功的“1648年暴动”,次年8月与国王签订“兹博罗夫条约”,建立起直接由盖特曼统治的“盖特曼政权”,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