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
2018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6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2%,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679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存贷款余额贷存比为8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9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6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02.23亿元,比年初增加146.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359.3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7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5亿元。
2018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寿险保费收入64.84亿元,比上年下降4.7%。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4.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寿险赔付17.56亿元,比上年下降8.4%。[1]
县域经济
2005年,县域经济中工业总产值最高的不过55亿元,到2010年,夷陵、宜都过300亿元,枝江、当阳过200亿元,远安县突破100亿元。省委省政府三次在宜昌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宜都、夷陵、当阳、枝江、远安先后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20强。全市已形成磷化工、生物医药、稻花香酒业、枝江酒业、枝江奥美医用纺织、当阳建筑陶瓷、夷陵机械电子等7个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船舶制造、光电子材料等8个具有较好前景的产业集群,形成茶叶加工、果蔬罐头加工、宜都机电等18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18]宜昌下辖县级市宜都市已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