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规:老村医带教大学生村医,享受额外补贴!建议全国推广......
来源:乡村白大褂
目前,乡村医生队伍面临着年龄老化、后继无人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问题,很多地区开始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为村卫生室添砖加瓦。

以湖北宜昌市为例,当地自2014年开始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共招收大学生乡村医生1373人,已毕业上岗909人,基本实现了平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
但村医工资不高,岗位吸引力不强,要让村医“下得去、留得住”,还需要进一步的配套措施。
近日,宜昌市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大学生村医“师带徒”培养模式模式,不仅提升了大学生村医的待遇,也给老村医很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
文件还通过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培养、引进和退出机制,有序解决乡村医生年龄老化和断层问题。
老村医带教新人
可获额外补助
针对大学生村医培养,湖北省宜昌市实施“师带徒”培养模式。村医作为带教老师可以领取专项补助。
具体而言,宜昌市对在岗大学生村医实施“师带徒”带教跟踪培养工程,各地选定县、乡、村年资高、能力强的老师,以传统“师带徒”模式,举办“拜师”仪式,开展“一对一”带教活动。
在补贴安排上,各地安排专项经费,兑现带教老师补助、大学生村医生活补贴等支出。对带教老师予以职称评审、评优表模、绩效工资等方面优先和倾斜。
村医当上了带教老师以后,能够享受更高的福利,这无疑增加了村医的带教工作积极性,也缓解了村医“青黄不接”的处境。
“师徒”双向考核
成绩双公示
师带徒”培养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村医更好地熟悉村卫生室的工作,掌握基层执医的技能。带教老师要对大学生村医进行“三基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切实提升大学生村医综合执业能力。
在考核安排上,宜昌市要求各县卫健局定期评估,根据“师带徒”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师徒”双向考核。这意味着师徒双方都不得马虎对待,要共同促进大学生村医能力的提升。
同时,宜昌市将大学生村医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师生互评,“师徒”考核成绩双公示。这给师徒双方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提升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大学生村医
纳入编制管理
宜昌市明确落实大学生村医编制管理,大大放开了在岗村医的入编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