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能力好的,是个好的一夜情对象,当时吧吧的挺能说,上完课感觉啥都没学到。
个人魅力说啥我忘了。
积极心态好的,是潜力股,不管这个世界多么难捱,人家心态好啊,弄到最后最厉害。
大部分人可能希望自己百分百的掌握一种技能,但是古典说,混的牛的那一帮子人,基本都是五项技能齐头并进的。
他们在每一种能力上,花费20%的精力,掌握这种技能的80%。
这样,你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100%的专业知识,可是人家也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400%的能力。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不,这帮子人,马上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次跃迁。
第二次,借助系统,站到头部。
在有社交有交互的系统内部,是有二八原则、头部效应的,头部可以吸引80%的度。
还是以老师为例,当你同时具备了中游偏上的五种能力,在老师里,你已经是很少的一部分了,受到的就更多,就有更多的人推荐你,更多的人来听你的课,你随之收入更高,又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投入到自我提高、课程水平提高上去,就能获得更多的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次,链接更多资源。
当你成为头部,你会发现,各头部开始链接,形成圈层。
新东方早期的老师,现在分布在各行各业,就是因为他们链接了各种资源,找到了第三次跃迁的机会。

4、出那么多牛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由包容的北大精神,无竞业条款的新东方。
新东方的创始人、起步时候的骨干都是北大的,俞敏洪自己总结的北大精神是:独立、自由、质疑、包容、反思、傲骨。
新东方的理念是,终生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
新东方从来没有启动过竞业禁止协议。就是说,你离开新东方,可以马上创建一个新东方的同业竞争对手,或者去竞争对手那里任职。
为什么?
俞敏洪的回答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生命的承认,对一个人自由意志的承认,而自由意志和奋斗精神意志是我信奉的核心价值观。个人的自由以及个人的探索是大于一切利益的。”
无论是否还是大家凑在一起的这个形式,无论是否还是留在新东方,精神一直在,他们去往各处,一直在传播独立自由的思想。
之前看到经济日报的文章《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又听说俞敏洪做直播卖货直播间被关,你们说,他们在害怕什么?又在针对什么?

二、做人实在是第一生产力。
1、《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是一个实在的经验总结。
俞敏洪一开直播,营销号的刷屏文章就来了,骂的有,顶的也有,还是去看看他自己写的书,看了就知道,这其实是个实在人。
俞敏洪在北大教书,看到北大很多人都出国了,他也想出去读书,就考了托福和GRE,结果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出了特殊情况,耽误了。在等第二年再申请的过程中,想多赚点钱,因为奖学金那时候比较少。
北大的工资是不高的,所以他就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兼职,后来就觉得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拉摊子干,自己就搞了一个培训班,当然那时候没有证照。
北大也有托福培训班,这样他的培训班相当于在抢北大的生源,后来和领导吵翻了,就被行政记过处分。处分之后,他发现出国进修轮不着他,分房子也轮不着他,他就辞职离开了北大。
你看,就是这么淳朴,他本来也是想着出国读书之后,再回北大继续教书的,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安逸,只是不能事事尽如人愿罢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美化自己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