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看安徽、江苏两省地图,会发现在皖苏两省交界处一带有两个同样的名字:一个是丹阳湖、另一个为丹阳镇,此外在距离丹阳湖、丹阳镇向东直线距离100公里左右的地方还有个由江苏省镇江市代管的丹阳市。这几个地方为何名字都为“丹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本文就来梳理一下。
涉及安徽、江苏两省的丹阳湖
当涂县是安徽省马鞍山市所辖的一个县。在民国《当涂县志》山川条记载:“当涂东境百川同汇为三湖,一丹阳、二石臼、三固城。……而丹阳为大,又总名也。”
又,湖四:“丹阳,经贵游、积善、黄池、多福、黄池等乡,十字圩之东,与石臼通连,为一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姑孰之巨浸也”。
其实历史上的丹阳湖,远比民国版《当涂县志》记载的为大。按照现代地理结构划分,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以及当涂、宣城、芜湖、溧水、高淳等县沿湖圩区,均属古丹阳湖地。后因为自然淤积和围垦造田,使古丹阳湖成为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唐朝《元和郡县志》记载仍有“周三百余里”。
就像上面所说的,由于人口的迁移和增长,从唐朝开始就对丹阳湖进行围垦,甚至沿湖周边各县还在不同朝代,因为湖面边界权属不清,多次发生过械斗等极端事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2年11月,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水利部召集苏、皖两省以及高淳、当涂两县代表,就丹阳湖水利纠纷一事进行了协商,确定了两县的管理界线,解决了纷争。最后议定:除丹阳湖东南角属江苏省高淳县外,其他湖域均属安徽当涂县。
随着边界线的确定,丹阳湖也迎来了高速开发时期。1966年当涂县成立了丹阳湖军垦农场,围垦了丹阳湖20平方公里。1969年因血吸虫病的危害,又围湖造田47平方公里。1970年江苏省高淳县围垦丹阳湖10平方公里,1971年以后又围垦21平方公里,加上零星的围垦,新中国成立之初丹阳湖尚有164平方公里的面积,经过围垦灭螺后已经消失83%,到现在只剩下一条运粮河道,丹阳湖在事实上已经消失。
一个名为“丹阳镇”的地方,却同时归属江苏、安徽两省
在丹阳湖北面皖苏交界处,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十二公里的地方,有个“奇特”的丹阳镇,其奇特之处在于“一镇属两省”。
丹阳镇北半部属于南京市江宁区,而南半部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具体形状来说是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在东西南三面“半包围”着南京市江宁区的丹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