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及这世界上降水量少的城市,人们第一意识肯定是那些身处沙漠地带的国家。埃及首都开罗就位列年降水量排名最少的城市榜首。而第二名是谁呢?答案是秘鲁首都利马。

在关于利马不算多的攻略里,无一例外地都提到利马是著名的“无雨之都”,甚至有“600年不下雨”的说法。在这里就要普及一点地理知识了: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利马地处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从太平洋吹来的海风遇到山脉阻挡,气流就在沿海地区下沉,加之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海边的空气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利马上空罩着一个水汽形成的“盖子”,空气中的水汽又不够多,不足以上升凝结成雨。

还曾有人说,利马全城找不到一把雨伞。到底有没有雨伞我不知道,但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空气里偶尔也会飘细细的“雨雾”。
或许是马丘比丘、亚马逊雨林、印加文明抢去了太多利马的风头,让这座秘鲁最大的城市默默无闻。但前往秘鲁旅行,雾蒙蒙的利马是避不开的第一站。

拉丁美洲有三大文明:玛雅文明(今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阿兹特克文明(今墨西哥城及周边)、印加文明(秘鲁中部)。“印加(Inca)”是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印加帝国是后世考古学家的称谓,印加人称自己的国家为“Tawantinsuyu”,意为“四方汇集之地”,帝国的中心就是秘鲁南部的库斯科(Cusco)。

带着对于神秘印加古国的好奇,对纳斯卡地画的向往,我登上了前往南美的飞机。
从北京到利马,最快也要将近一天的飞行,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美国转机,我图机票便宜,在墨西哥还多转了一次。中国游客前往秘鲁,如果持有美国旅游签证,可以直接免签入境。
没有签证纸,只有一个入境章。

和许多次旅行一样,我习惯性地想查询一些关于利马的故事,却发现这座城市能追溯的历史只到16世纪。原因很简单:西班牙殖民者把印加土著的文明毁灭殆尽,包括一切有价值的文物、档案、庙宇和古迹。加之印加人没有文字,也就无法像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那样留下诸多史籍,更令后世史学家无从查证。
据考古学家推测,今天的利马应该属于印加帝国的番邦。许多人都知道西班牙一百多人人“旅游团”灭掉了印加帝国的故事: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1471-1541年)在卡哈马卡(Cajamarca)绞死了印加末代帝王阿塔瓦尔帕,两年后皮萨罗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就在南太平洋沿岸,被印加土著称为“Itchyma”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城市。这一天是1月6日,恰逢西方的“主显节”,即“东方三贤/三王”首次朝拜耶稣那一天。皮萨罗就将其命名为“Ciudad de los Reyes”,西班牙语意为“王者之城”。但很快这个名字就被废弃,我想是因为秘鲁土著实在绕不明白西班牙语拗口的发音吧。“Lima”的发音据史学家推测可能来自盖丘亚语中的“rimaq”,意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