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了明代初年,特别是洪武元年到十年,怀集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洪武元年,作为贺州属县的怀集县也一起划给了平乐府!但到了洪武十年五月,明太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贺州降级为贺县,怀集县又从平乐府划出,改隶到梧州府!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呢?有两个原因!
一,这还是得从怀集的地理位置上来说!
怀集县隶于广西而突出广东地界,三面皆广东地,洪武初贺州降级为贺县后,怀集县周边只有三个府一级的行政地:平乐府,梧州府,肇庆府。按当时环境看,贺州没了,成为贺县,这就与怀集县成平级了,都一起隶于平乐府,这正常!但是,平乐府城远啊,山水不路难行,有点什么事,发个公文什么的,那也是要几天才能到达!这不方便。如果改隶到广东的肇庆府吧,那也是和平乐一样的情况,远了不好办事!
离怀集县最近的梧州府,看看地图,这就有点尴尬了,梧州府和怀集县拉起直钱,是很近,但是,两个地方的在地面上是不相连接的,隔着个贺县啊,大了说,是隔了个平乐府啊!
二,当时时局原因来说,
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将领杨璟的大军到了岭南梧州府,怀集县的儒仕郭名拿着县令官印来梧州请求归附,他为什么不去平乐府,不去肇庆府请附呢?还是因为那两地远!就近来的梧州!他这一请附,代表着怀集县正式归于大明版图,当然,也是随着他当时的上级贺州一并划与平乐府辖!
可是,在怀集县请附后,直到洪武七年,怀集县都没有安排县令上任,等于这几年怀集县政务上属于无官方人员管理状态。于是,洪武八年,怀集县儒仕莫汉宽又跑到梧州,同样是以平乐府远不方便,请求梧州府管辖。正好,到了洪武九年十月,大明朝进行了新一轮行政区改革,贺州降为县,和怀集同级了。最终,贺县归了平乐,而怀集县却就由平乐府改归梧州府管。
这也等于说,怀集县成为了梧州府的管辖飞地了!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很少出现的行政区飞地管辖的情况!这从明初一直沿袭到解放初都没有改变过!

1952年,怀集正式由广东管辖,怀集县广东历史再次开始
“八百多年隶广东”又是怎么回事呢?当然了,除去解放后到现在广东管辖的几十年,从怀集地在南朝时的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建县到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这也够800多年了,为什么元代会把当时怀集县从广东地划到广西地呢?
元代,了解元历史的都知道,蒙古骑兵横扫天下,打到欧洲多瑙河边,这个元朝的疆域非常大,所以,行政区域上实行的是大区域管辖——行省制,就元代中国境内,也就十二个省一级的管理区域而已,除了京畿地区,吐蕃地区,也就还有十个行省。所以,出于管理原则,怀集县也就是重新就近找个大一级的行政区管辖,于是,与他地域连接的贺州也就成为他的上级!
这也是怀集县历史上“八百多年隶广东”的中断史。

南宋时怀集所在地,“八百多年隶广东”结束
“八百多年隶广东”的开始,则就简单多了,从秦始皇的“郡县制”度开始,随着人口的流动,时代的发展,各地渐渐开发,很多边,远,蛮,荒的地方也渐渐有了人气,自然而然就有新的建制要求,每个时代根据所在地的实际,也就有人的地方,随着人口渐多,建圩,建屯,建村,建乡,建县,等等也就顺理成章了!
怀集这个地方也是这个规律,建县之前,从秦到南朝,这个地方都十分偏僻,周边都是山,林之地,方圆数百里没有县的建制,他最后只是四会县治下的一个偏远乡而已。可能到刘宋朝时,这个叫银屯乡的地方发展相对是比较好的,也出于地域管理需要,所以在这里增改设一个县!于是,这里也就开始出现了县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