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制定《大源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分类处置指导意见》,明确强制拆除一批、暂时保留一批、依法没收一批、有效整改一批,计划3年抽疏拆除三分之一建筑物332万平方米,新建公园56个,人均公园面积从0.1平方米增加到11平方米,新增公共服务设施106处、停车场等市政设施110处,道路密度提升到8km/平方公里。
同时,大源村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结合社区网格划定20个更新单元,成熟一片、推动一片、减量提质、滚动实施,目前,已制定16单元首期启动区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探索“政府收储”和“更新改造”组合出让的综合治理模式,其中将收储容发物流地块面积约17.3公顷(260亩),改造旧村面积约24.02公顷(360.3亩),实现居住、产业、环境品质全面升级,政府、社会、村民多方共赢。
记者在大源村看到,16单元的启动区地块已基本完成清拆平整,大片“熟地”静候建设。“释放出的土地资源将引入高端产业,推动大源高质量发展,也将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梁冠伦说。
专家声音:
要打好交通和生态两张牌
大源村的发展,要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谋划。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大源村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大源村位于白云区东南部、和龙科技创新谷南端。20公里范围可达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广州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华南快速干线从村域范围内穿过,正在建设中的广佛环线城际设有大源站。大源村规划以广佛环城际大源站TOD为核心,引入上下游资源服务体系,从低端低效的传统淘宝电商、仓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以商业商务、科技研发产业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总部基地。
大源村位于白云山、凤凰山、帽峰山包围之中,山林清幽,溪水潺潺,“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也将成为吸引高端产业入驻的重要优势。记者注意到,大源村在发展规划中特别注重“守护”山水生态资源。大源村提出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原则,规划打造“路-城-山”的多层次天际线。此外,在通廊以及河涌沿线还将布置多处城市公园,串联“生态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绿地系统,营造“蓝脉绿网”。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良好生态环境将成为大源村发展的两张王牌。“在当下城市发展中,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站点1000米、2000米范围内将集聚高端产业、人才资源、大量居住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胡刚认为,大源村要用好交通站点和生态两个优势,导入高端产业,发展商务经济,主动承接城市中心区创新产业和商务资源的外溢,为大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高质量发展焕发城市新活力
大源村,全国快递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快件日发送量高达300万件,和海南省一省的数量相当。与此同时,一度“野蛮生长”的电商产业,也让这座“淘宝村”的发展空间日趋逼仄。
在产业升级中,大源村如何积蓄持久创新的活力?大源村的治理又如何做到标本兼治?这些是留给当地转型发展的必答题。伴随太和镇“一分为三”调整行政区划,智慧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将为大源村及周边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从产业空间治理入手,大源村正在启动新发展的“开关”。
大源村之变,重在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在高端物流和总部经济的推动下,大源村的经济将克服粗放增长的弊端,逐渐迈向中高端,并稳步实现可持续增长。在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上,当地企业不但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而且会与周边环境越来越友好。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造福于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则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对蝶变中的大源村来说,和谐发展尤为关键。探索“政府收储”和“更新改造”组合出让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仅能为大源村再造一个未来发展的新空间,而且能够让多元主体积极融入、参与基层治理,把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出来。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当大源村依托创新驱动不断将新优势转化为新动能,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将生动呈现在这片土地上。(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