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位于枢纽位置。古代交通的陆运往往会需要时间较长、运输货物较少、路上消耗物资较多、旅行体验感较差等缺点,因此那时候人们出门旅行、运输货物往往会选择水路,相对于陆路来讲,除了为了因为水道的蜿蜒而造成距离延长之外,其他陆运有的缺点水运都不存在,靠江靠河的城市往往会成为人员和商品集散地。
“陶”就是这些城市中的一个,并且它的位置很特殊,“陶”北边不远是济水,再往北则是今天的黄河当时称为“河水”。而它的南边不远处是淮水的支流泗水,淮水再往南就是今天的长江。河、济、淮、江四条河流在我国古代一直被称为“四渎”,在当时受地理知识以及人们视野所限,“四渎”就是人们所知四条最大的河流了。这四条河流中,淮水和长江之间有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济水本身就是黄河的一条分流或者支流,淮和江、河与济已经相连,如何把这四条江河连在一起,让水路交通连接四面八方?处于中间位置、地势低洼并且平坦的“陶”的附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情况下就成了最佳选择,人们在济水和淮水支流泗水之间开凿了“菏水”,一下子就把河、济、淮、江四条江河连在了一起,位于连接处的“陶”自然就成了四方交汇的枢纽了。这也是被范蠡“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是四通诸侯进行货物交易的最佳所在。
位于富庶的物产中心。那时候,“陶”不仅交通是枢纽,它的周边也是物产特别富庶的地方。由于地处平原地带,近水灌溉方便,是重要的产粮地。战国时,魏、齐、楚三国瓜分了宋国,魏国得到了陶以西、济水上游一带的地方,苏秦游说魏王时,曾指出魏国:“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就是地方虽小,但是民居田地众多,连养牛马的地方都没有了。陶的东边是齐、鲁之地,也是膏腴千里的地方。可以说这些粮食的地区是西起魏国都城大梁、东到海滨的广阔区域,陶正处于其中心位置。
手工业中心。不仅农业是这样,临近的区域还盛产桑麻,周边的地区还发展起来了丝织品,像襄邑(今河南睢县)、临淄(淄博)两处更是丝织品加工的重要城市,并且分别位于陶的一东一西,陶成为手工业产品加工的中心以及集散地。
正是因为“陶”处于地理、交通方面的中心位置,周边还有丰富的物产,可以及时进行运输、交流,虽然当时陶并不是唯一的经济都会,但相对于其他地方性的经济都会来讲,能当得起“天下之中”称号的仅此一家而已。
“陶”的兴旺发达以及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了周边强邻的觊觎
陶除了经济繁荣之外,还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午道”所在,午道有多么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1、秦国进攻齐国,魏国守住午道,秦国就无能为力;2、如果秦国在进攻赵国的时候,预先控制了午道,就可断绝赵国的外援齐国;3、如果楚国控制了午道,也就控制了齐国。
虽然现在不确定午道究竟是哪个地方,但根据《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的关于午道的描述:司马贞索隐:“’此午道,当在赵之东,齐之西也。午道,地名也。’郑玄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交道也。’”我国著名地理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判断:
一纵一横的地方当是指陶而言,因为济水、菏水分流正是一纵一横。陶在齐的西南,由此西通韩、魏,秦师向东侵略,魏国正好断绝他们的归路。秦兵侵赵,以一军控制陶,自可使齐人慑服,不敢再去援赵。陶既在齐的西南,则楚人可以通过对于陶的控制而使齐国就范。由当时交通的情形来说,以陶为午道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