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运河大剧院已经进入“开业倒计时”。6月15日开始,运河大剧院将迎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一楼的很多空间,将会用来做画廊、展览。户外的大草坪会聚焦亲子体验项目。
最后,来说说运河边的公园。
原有的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今年开始升级改造。改造后,三条历史街区将各有风格,区别会更明显。新建设的义桥老街将于今年开放。祥符老街也在建设中。
在建的公园还有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小河公园、武林门运河码头艺术公园,以及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等绿道建设。
未来,公园、老街、演艺中心,通过绿道串联在一起,会让整个运河沿线皆是风景。
听戏、看展、学术研究…… 小桥、流水、人家…… 运河边的日子是带着情调的烟火气
南宋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施剑:
原下城、原拱墅合并后,新拱墅区几乎全域都在运河沿线。对拱墅来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若能将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属性、“国家文化公园”属性有机结合,沿着大运河,拱墅区的区域发展将迎来巨大的飞跃。
新拱墅区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我的理解是,未来拱墅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将更多优质资源聚集到运河两岸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确保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以及建立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运营模式。也就是说,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并重。
这几年,原拱墅区一直在发力,早早提出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概念。现在,更多文化地标在建设中,大运河博物院、小河油库遗址公园、华丰工业记忆走廊等,都是重大文化项目,建成后会大大提升大运河的发展能级。
我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一个是,大运河文化公园里,应该有保护区、展示区、传统利用区,以后这个大公园,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科学研究等功能应该是非常健全的。未来,听戏、看展、学术研究,运河边应该是一个极富艺术气质的地方。
另外,应该尽量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功能,弱化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另辟水运通渠。住在运河边,小桥流水人家,应该是充满情调的烟火气,小情小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还要分期推出大运河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旅游路线,像博物馆路线、工业遗址路线等等,不断带给大家惊喜。
对新拱墅来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区域发展的机遇,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拱墅区的建设发展,应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