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来历
境内天柱山,其主峰天柱峰,近看如一柱擎天,远眺则潜伏于群山之中,故称“潜山”。《明一统志》有“元至治间析置潜山县,以山为名”之说。
潜山市历史
元至治三年(1323年),分怀宁县清朝、玉照两乡,始置潜山县。不久,因战乱被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于旧地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原怀宁城旧址,即今日的潜山县城。元时改府为路。潜山县最初建置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总管府。明太祖辛丑年(1361年),改安庆路为宁江府。壬寅年(1362年),又恢复安庆府,直隶于南京。清沿用安庆府旧称。顺治二年(1645年),划属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辖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设置安徽省。尔后,县的全称则为安徽省安庆府潜山县。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安庆道以辖之。民国17年,废安庆道,潜山县又一度直属于安徽省。自民国21年直至县境解放之时,潜山县先后受辖于安徽省第一行政区或安庆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曾改第一行政区为安庆专区)。1949年4月至建国后的1952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尔后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又后,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潜山县相沿隶属安庆市。1992年撤区并乡,设12个镇、18个乡。2004年,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安徽省民政厅民地字[2004]209号)(安政秘[2004]143号)(潜山县人民政府2004年12月27日),乡镇由30个调整为16个:(1)将古井乡、牌楼乡、黄铺镇整建制合并,设立黄铺镇。镇政府驻黄铺。 (2)将横中乡、割肚乡、水吼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水吼镇,镇政府驻水吼岭。(3)将岭头乡、青楼乡、余井镇整建制合并,设立余井镇。镇政府驻余家井。(4)将棋盘镇、三妙乡、源潭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源潭镇。镇政府驻下河。(5)将逆水乡、龙关乡、搓水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槎水镇。镇政府驻桑园。(6)将水贵乡、后冲乡、官庄镇整建制合并,设立官庄镇。镇政府驻刘家新屋。(7)将彭河乡、塔畈乡整建制合并,设立塔畈乡。乡政府驻千门口。(8)将杜埠乡、龙潭乡整建制合并,设立龙潭乡。乡政府驻杜埠街。(9)保留梅城镇、王河镇、天柱山镇、黄泥镇、黄柏镇、痘姆乡、油坝乡、五庙乡。
2018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由安徽省直辖,安庆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