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真娘亭】
眼前石亭是为一美丽女子所立。真娘,原名胡瑞珍,因唐代安史之乱南逃至此,被骗流落在阊门外“乐云楼”妓院。真娘才艺双绝,卖艺不卖身,佳丽之名与杭州苏小小并齐。书生王荫祥重金贿赠鸨母,欲宿真娘处。真娘投缳自尽,以死守身。王荫祥大为震惊,厚葬真娘于虎丘,并立誓终身不娶。
自唐以来,诸多名士对此事都有题咏。清陈璜《重修真娘墓记》中记载,当时的真娘墓几乎与“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齐名。
石亭前另有“香魂”等摩崖石刻留存。

【千人石】
虎丘前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千人石平坦如砥,广2亩,石呈暗红色。摩崖石刻遍布四周。
相传,吴王阖闾的墓筑成之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内机关,就以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筑造墓地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并最终将所有人杀死。工匠们的鲜血渗入石头,血迹日久不褪。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见到千人石呈现暗红色。其实,千人石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千人石原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石呈酸性且含有铁矿的缘故。
千人石得名另有一说。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说到众生皆有佛性,并问群石:“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领会其意,皆点头,百鸟驻足静听,千叶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故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时久,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盛时巨石之上千人列坐。后人遂将此石称为“千人石”或“千人坐”。
白莲池中有一块暗红色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就是源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池边另留有“生公讲台”的摩崖石刻,相传为唐代“笔虎”李阻冰手书。
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受命于吴王阖闾,在千人石上操练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小试兵法。队长是吴王的两位宠姬,不听孙武号令,几次三番嬉笑演兵场,终被孙武斩于军前。从此留下“三令五申”的典故和千人石东边的“孙武子亭”。
秦末,项羽曾在此号令八千江东子弟揭竿而起。时至明朝,千人石则成为一年一度中秋“虎丘曲会”的舞台。明代散文家袁宏道《虎丘记》中记载曲会盛况:“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莫不靓妆丽服。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虎丘曲会只唱昆曲,且一唱就是近300年。
1909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从此拉开了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斗争序幕。

【二仙亭】
坐落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有二龙戏珠浮雕等艺术精品。
石亭外侧一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写的是吕洞宾云游四海,在虎丘停留的传说。石亭内侧对联“梦里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音:玄)。”上联说宋代道人陈抟嗜睡,一睡多年,醒来将身边樵夫视作梦中人。陈抟嗜睡说梦,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然而道家对于“道”则有自己的见解。下联意思是说万事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事物的本真。
二仙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