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区行政公署,后撤销三江地区,设置合江省,省政府驻佳木斯市。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归桦川县管辖。1949年合江省并入松江省,由松江省直辖。1952年,全市分设4个区。1954年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8年,全市3城区和1郊区,佳木斯市划归合江专区代管。1966年,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1968年,划归合江地区管辖。1983年改由省直辖。1984年,合江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合江地区,将其所辖之桦川等13县改由佳木斯市管辖。至2021年,佳木斯市共辖4区3县,代管3县级市。
向阳区:向阳区一带,属佳木斯市的中心区域,也是老城区。中华民国时期,属桦川县地。1937年划归佳木斯市,设立中央区。1947年设立第二区。1956年分设西林、保卫两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将两个街道合并设立长安区,1968年改称向阳区。
前进区:1958年1月,将永安、晓云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和平区。1961年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立佳东区。1968年将和平区改称前进区。
东风区:1945年,先后隶属佳木斯市第三区和第四区。1956年设立佳东街道办事处,1958年并入和平区。1961年由和平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立佳东区,1968年改称东风区。
郊区:佳木斯市郊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清代属三姓副都统管辖。1909年划属桦川县。1937年设置佳木斯市,析桦川县部分地区并入佳木斯,1946年设置第三区,1952年改为第四区。1956年—1957年,析桦川县12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1958年设置佳木斯市郊区。1980年,析桦南县和依兰县的部分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
桦川县、桦南县:桦川县名源于“桦皮川”。今桦川一带,辽属女真五国部之一的“越里笃”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三姓副都统管辖。1909年于依兰府南境之“桦皮川”,1914年隶依兰道。1929年属吉林省直辖,1934年划归三江省,同年伪县公署迁至佳木斯。1945年隶属合江省。1946年,将桦川县南部地区划出,设置桦南县。1956年桦南县并入桦川县。1964年,自桦川县复置桦南县,1985年,桦川、桦南两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
汤原县:县以汤旺河得名。1904年于汤旺河荒段设立汤旺河荒务行局。1905年于汤旺河始置汤原县。1939年6月,将格节河、青黑山线以东地区划归新设置的鹤立县管辖。鹤立县,以鹤立河得名。1939年伪满“以三江省汤原县及萝北县区域之一部,设置鹤立县”隶属三江省。1945年,两县隶属合江省管辖。1945年,将鹤立县所属兴山镇划出改设兴山市,由鹤立县领导。1948年初,将汤原、鹤立两县合并为汤原县,1949年改隶松江省管辖。1952年将汤原县第五区(南岔)划出,设置伊春县。1954年隶属合江专区管辖。1985年划归佳木斯市领导。
同江市:同江市原名“临江”。清末设治时,因其地濒松、黑两江,故名临江州,后因重名改为“同江”。1906年设置临江州,1909年升改临江府。1913年改临江府为临江县,1914年改称同江县。1949年同江县并入富锦县。1965年复置同江县,划归合江专区。1985年划归佳木斯市。1987年同江县改设县级同江市,由佳木斯市代管。1988年,辟为边境贸易口岸。
富锦市:原名“富克锦”,1909年以富克锦巡检升改富锦县。1946年,将西南部分地区析置集贤县。1949年,同江县并入富锦县,并划为同江区,同年绥滨县并入富锦县。1959年,将富锦县的同江区划归抚远县。1964年恢复绥滨县。1985年,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8年,富锦县改设县级富锦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抚远市:原名“绥远”。1909年于临江州东境乌苏里江附近设置绥远州。1913年改绥远州为绥远县,1930年更名抚远县,以县城附近之抚远山得名。1951改为抚远特区,翌年恢复抚远县。1954年,隶属黑龙江省合江专区。1985年划归佳木斯市,2016年,抚远县改设抚远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双鸭山市
双鸭山市,以市区北部的一对形似“卧鸭子”的山峰得名。1947年成立矿务局时,始以双鸭山命名。原为集贤县境内的双鸭山矿区。为适应煤炭生产发展的需要,1954年,“准设相当县级的矿区人民政府”,由省直辖。1956年,双鸭山矿区改设省辖双鸭山市。1958年,双鸭山市划归合江地区。1966年,双鸭山市升为地级市。至2021年,双鸭山市共辖4区4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