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隆冬,黑龙江鸡西演员马绍信来到了北京。他表演经验丰富,又年过半百,对人生感悟深刻。
因而在一众选角中,马绍信被导演点名饰演“林彪”。一听要演这个角色,马绍信头都大了。他连连摆手说:“您要不再考虑考虑”。
原来,电影《大决战》已经提上了拍摄日程,“林彪”的戏份是分量不轻的。如何能够演好开国元帅?
马绍信辗转难眠,他更是在图书馆里泡了三个多月。一点点翻阅历史资料,一笔笔做好圈画整理。为此,他还特地拜访了林豆豆。
林豆豆夫妇向来不与外人相见。可听说了马绍信的事情,她赤峰同城约会也有点好奇。当二人在北京饭店里座谈时,林豆豆睁大了眼睛。
马绍信个子中等,鼻梁高挺,眉宇之间透着英气。林豆豆颇有触动,她感慨地说道:“您像极了我的堂哥。”
听了这话,《大决战》剧组人人欢喜。马绍信确实比林豆豆大上几岁,有这样的评价,可见他狠下了苦功的。几个月后,导演带着样片敲响了八一制片厂的大门。
随后,上边也展开了紧急讨论。
可是结果却如同睛天霹雳一般。当电报迅速传到拍摄现场,上面赫然写着:缺少神韵,人物呆滞,请速速换人。一时之间,所有人愣住了,这究竟是为何?
《大决战》摄制,选角困难
1989年下旬,八一制片厂召集了十几位著名导演。一番商谈后,各路人马分头行动有什么同城的交友软件,一场秘密的选角行动开始了。
原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拍摄《大决战》三部曲。《大决战》被上级重点要求“拍成,拍好,拍成经典”。
这简单的8个字,却让导演们犯了难。
一方面,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都是耗资巨大的战争片,其中涉及的原型人物超过200多个。加之电影时长要求,每个角色出场可谓是寥寥数笔。
八一制片厂厂长说道:“必须采用老演员,年轻人怕是不够功底。”不仅要求表演功底好,外形、气质更要拿捏准确。这样一来,选角成为了最重要的工作。
不久,副总导演王力民来到了哈尔滨话剧院。在这所老牌剧院中,王力民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演员。
话剧演员尽管水平高,可他们过于沉溺情景,缺乏一定的表演想象力。更加无奈的是,不少演员并不符合与历史人物外观相似的条件。
烦闷之时,一张话剧团合影照片引起了王力民的注意。“请问这位男演员是谁,怎么我没见到他了?”王力民指着中间的一个人。
哈尔滨剧团团长于晓峰回答道:“哎呀,他不是我们院里的,人家是鸡西市的演员。”
王力民接着问道:“他叫什么名字,能否联系一下对方单位了?”于院长立刻派人打了电话,一番询问过后,那头回复道:“这是我们的马绍信同志,他现在回老家了。”
合影照片中,马绍信仅仅露了个半边侧脸,他一脸严肃,手交叉放在背后。可就是这一举动,王力民想到了一个人——林彪。
当晚,王力民便把合影照片复印下来,迅速传回八一制片厂。第二天蒙蒙亮,众人便包车抵达了鸡西。在鸡西人民话剧院的陪同下,大伙才找到了蜗居农村的马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