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马绍信早已隐居二线。他有着丰富的表演经历,一直深受话剧院领导、同事的尊重。可为了给年轻人让出舞台(地方小剧院),马绍信主动申请内退,过起了养鸡、养鸭的田园生活。
王力民远远看见他,心中便欢喜不已。“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特型演员吗?”就这样,他表明了来意,诚恳地希望马绍信出山。
不过,王力民留了一手,他并未直言要求马绍信出演林彪。另一方面,《大决战》总导演杨光远也打来电报叮嘱:力民同志,请务必将马绍信请来,先不要说表演的具体细节。
在马绍信家里,主客攀谈甚欢,王力民讲述了《大决战》影片的深远意义,这也引起了马绍信的兴趣。他当即承诺:“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乐意客串”。旁边同事则附和道:“老马,这回可是请你去当将军啊。”
直到这时,马绍信还以为自己仅仅客串一下,可能饰演一个国民党将军罢了。简单收拾了行李,马绍信便被王力民带到了沈阳,直接坐飞机飞回了北京。
第二天,总导演杨光远便来到了酒店。简单寒暄了一会,杨导便离开了。随后,他对身边人说:“脸型轮廓还可以,身材也很合适,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其实,“林彪”一角关系重大。大决战中,两大战役都是由101(林彪代号)指挥的。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这个角色的戏份太重了。
到底能不能拍板,几个导演们还是不能做决定。另一方面,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八一厂也挑选了十几名人选。其中不乏容貌逼真,神采相似的人。
大约过了一个礼拜,马绍信见别人都入场试戏了,自己却整日闲着,他按耐不住了。见此情况,杨光远和王力民也不藏着掖着了。
二人郑重地的说:“老马啊,这回你可是要演林彪。”听到这个决定,马绍信其实并不奇怪。这个礼拜了,不少人总是瞅瞅自己,还说真像真像。他抓住一个小同志询问,对方直接说:“你很像林彪啊”。
入选林彪,遭遇质疑
在家乡鸡西,话剧院的同志们也早已把消息传开。父老乡亲们都乐得合不拢嘴,这一回咱鸡西要出大人物了。
当两头的消息传来,马绍信觉得自己被架上了烤架。为了做好准备,马绍信开始大量翻阅文献资料。拿着八一厂的介绍信,他频繁出入资料室。
一份份历史文献,一张张电报传文,他都咬文嚼字地坑起来,终于对“林彪”有了大概认识。
1990年3月,马绍信正式入组拍戏。第一个礼拜后,这份试戏镜头传到了上面,可一致的会审结果吓了大伙一跳,马绍信并不符合“林彪”角色的要求。
电报中,上面毫不客气地要求:“请速速更换演员”。至于所谓原因,那则是“缺少神韵”。一时之间,巨大的压力潮水般涌向马绍信。
可是,他却并没有被打倒。马绍信找到杨光远导演,他直接下了一个军令状:“请再给我一次机会,不然我永远不来北京了。”
马绍信心里明白,自己不能辜负如此多人的期盼,他一定要演个名堂出来。
至此后,天色一亮,马绍信就独自走出屋外。他背着手,反复在河边踱步。眼睛深邃地望向远方,脑海里反复思量着。
为了练就一双最为逼真的眼神,马绍信就观察起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