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呼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蓄力打造“夜经济”。炫彩夺目的灯光亮起来,喜庆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唇齿留香的美食吃起来,紧张刺激的买买买约起来……
重启“夜生活”
五一期间,玉泉区通顺大巷夜市热闹非常,让久违的烟火气回归生活。“夜游更能让人静下来,充分感受当地文化的别样风情。夜幕降临,草原城市有了另一种韵味,静谧悠闲,舒缓惬意,走在大召周围满眼是古香古色的建筑,这是白天无法体验的意境。
走在通顺大巷,有人声鼎沸的热闹和繁华,尽管人们戴着口罩,却难挡对美食的追求,“来3个辣焙子!”“这家的羊肉串看着不错,咱们尝尝呗!”“来4串!”5月4日晚,在一处回族传统风味小吃摊前,老板和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食客在排队点餐……
2018年夏天,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恼包村C位出道,彻底火了一把,过足了网红瘾。这里石桥弯弯,木船游弋,垂柳依依,一派江南水乡风格。
随着呼和浩特市夜经济逐步发展,2018年、2019年恼包村成为人们夜游的打卡地。尽管今年疫情影响了人们外出游玩的雅兴,但是五一期间,恼包村却依旧火爆,尤其是重点打造的夜经济更是人气爆棚。恼包村委会主任助理高明表示:“恼包村在白天和夜间游览的感受完全不同,白天这里是蓝天白云下的一派江南风光,夜间在五彩灯光的衬托下,‘凉亭小桥流水人家’不仅意境更美,也成为夏天的避暑胜地。”
激活“夜消费”
城市的夜又热闹起来了,防疫期间沉寂了许久的街巷,烟火气在慢慢升腾……
呼和浩特市餐饮业取消了夜间营业时间限制后,人们更愿意走进餐厅。五一期间,位于鄂尔多斯东街的草窝餐厅预约电话不断,想要预定雅间至少需要提前2天,“父母从山东老家过来跟我和妹妹过五一,我提前4天预定到了10人位的雅间,家庭聚会很难得,选择晚上聚餐是想跟亲戚们多坐会儿。”5月3日晚,呼和浩特市一家企业员工袁浩对记者说。
5月5日22时,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医院东侧的树吧酒吧,昏黄的灯光下,空气中弥漫着薰衣草的味道,人们围坐在一起,或是轻声慢语地聊着天,或是静静地听着舒缓的音乐……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市场回暖,呼和浩特市发放了三轮惠民消费券,鼓励大家线下消费。对此,呼和浩特市商场的人气在五一期间旺了起来,多家商场的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30分。在5月5日晚,中山路商圈灯火通明,尽管初夏的夜晚微凉,但是人们购买热情很高。记者在维多利商厦一层鞋包区看到,几个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很多人表示抢了消费券,在过期之前要消费掉。
打造“夜文化”
为助力旅游复工复产,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夜间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活动,促进“夜经济”发展,提升城区活力。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了解到,按照自治区文旅厅的要求部署,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重点打造“夜文化”“夜经济”,不断丰富特色旅游产品,不断繁荣假日和夜间经济,精准把握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费集中的规律,集中开发一批常态化、特色化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打造更多夜间文旅活动(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