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朝时期,由于书法徘徊不前,尤其是人们对帖学书法的学习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中,但这个突破则是古与新的问题。前辈们在探索中,找到了碑学是提升书法水准的有效标准,他们认识到了南北朝碑刻书法才是真正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粹作品,在大量的实践中,又深刻感受到碑学书法为笔力的提升才是艺术审美的主要来源,因此,崇碑、遵碑、学碑蔚然成风。然而,人们在定义书法古质精神的时候,并没有界定在近代,而是划分了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以唐为界”。

康有为对六朝书法非常,曾经所著《广艺舟双楫》专门的一本书法理论著作,内容非常丰富,但就书法的古质精神来说,康氏却认为,后世学书者,必须要“以唐为界”,也就是说,唐以前的书法,是有古质精神的,而唐以后,则无高古气象。他说“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大篆书法,秦以前)”、“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不能复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断凫续鹤以为工,真成可笑。”

既然人们很崇尚书法中的古质,也明白了欣赏、学习书法离不开古质之意,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让书法更有古质精神呢?
第一,要立足较高的起点之上看待和学习书法。这个起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要高,从思想上要认识到,高质量的点画才能表现书法中的古质精神,而高质量的点画,必须要从久远的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学起,历史上已经定义了久远时代的书法名家,如钟繇、“二王”等人就是人们效法的榜样。二是要明白古质书法与当代书法区别,为什么有的人不学古人而要学当代人的书法?就是因为没有弄懂古质的意义,而是看重了当代书法的形式感。

第二,从篆隶学起。篆隶书法是历史较为久远的一种书体,它不仅能教会人们如何执笔、如何用笔,更为重要的是,篆隶书法中的笔法较为简单,是初学书法的不二选择。篆隶书法当中所蕴藏的笔法都是其它书体所要的基础,它孕育了更多的笔法,换句话说,其它书体中的笔法都是由篆隶笔法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篆隶书法就是基础,也是古质书法的基础。

第三,以魏晋书法为根本,为书法创新奠定好的基础。学古不是不能泥古,更重要的是创作。书法中所要求的能力很多,但古质的书法则是鉴定书法水平的重要条件。篆隶作品大多是以碑版的形式存在的,而魏晋时期的作品有很多则是帖学的,我们从古人的帖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的用笔、使转、笔势等,这是碑版书法所不具备的,在创作前期,也要把对帖学,尤其是魏晋时期的帖学作品多加临摹学习,以提高笔力水平。
总的来说,书法的古质精神作为鉴定书法水平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学书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只有理解了它的意义,在实践中勤加练习,才能进一步让书法作品增加厚重感和历史感,为书法生命创造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