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5年前上映,票房口碑双赢,甚至还成了当年的金马奖“双蛋黄”影后,是周冬雨和马思纯共享的高光时刻。
这样的成绩,不知道算是给电影业开了个好头还是坏头。继《七月与安生》之后,一大波类似人设、剧情的同质化电影涌上市场。比如2020年的《荞麦疯长》(豆瓣4.2分)、比如2021年的《八月未央》(豆瓣3.4分)。

前赴后继地扑街。
它们学到的是《七月与安生》的“面子”,狗血三角恋、纠缠的闺蜜情、怀孕、死亡。
她们没学到的是《七月与安生》的“里子”,主角人物成长、女性力量的觉醒和自我实现、爱情在人生中的重新定位。
在我看来,与其说《七月与安生》是一部“2女抢1男”的狗血爱情片,还不如说是两个闺蜜的“精神女同”片。


“野”与“乖”?一体两面
影片里双女主的个性设置,安生的“野”和七月的“乖”,是相互迥异且互补的两个个体,还不如说这根本就是一个个体的一体两面。
一开始,她们貌似相互独立的两个人,最后走着走着,却都走成了对方的样子。准确地说,人成长了,才变得更完整了。影片的结局,七月死了,安生带着七月的孩子过着自己的生活,同时还假扮成七月在网上写小说。
也就是说,分形的两个个体最后合体成了安生一个人,就过上了原本两个人的人生。
影片宣发海报中,核心广告词是“我恨过你,但我只有你。”配上两个女主互相纠缠的画面,头发交缠、眼神纠缠。
这不就是两位闺蜜“精神女同”最终合体最生动形象的注解吗?


三角恋?谁是真“小三”?
网友们纷纷争议:到底谁才是真小三?
是周冬雨饰演的安生?还是马思纯饰演的七月?家明是不是先爱上的安生,然后才有七月的表白?还是说七月才是正牌女友,然后才有安生的插足?
我觉得,都不对。
如果一定要把《七月与安生》定义成一部三角恋,那么我认为男主家明才是那个“小三”。

所以这压根就不是一部“两个女人抢一个男人”的爱情戏码,而是两个女人互相争夺对方、顺便把男主当成道具利用的“精神女同”戏码。这也就解释为了为什么男主在影片里完全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他本来就只是一个工具人。
甚至,所谓爱情,在这部影片里也只不过就是一个装饰品。
咦?不对吧?她俩明明是闺蜜啊!
不对,闺蜜情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不会谁没了谁就不行。可是安生与七月呢?她们无论距离相隔多远,无论时光流逝多久,她们始终都活在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刻进对方心里。她俩都可以没有家明,但安生却不能没有七月,七月也不能没有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