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器可以连接两局域网的电缆,重新定时并再生电缆上的数字信号,然后发送出去,这些功能是OSI模型中第一层--物理层的典型功能。中继器的作用是增加局域网的覆盖区域,例如,以太网标准规定单段信号传输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0米,但利用中继器连接4段电缆后,以太网中信号传输电缆最长可达2000米。有些品牌的中继器可以连接不同物理介质的电缆段,如细同轴电缆和光缆。
中继器只将任何电缆段上的数据发送到另一段电缆上,并不管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
中继器优点缺点
优点
• 扩大了通信距离。
• 增加了节点的最大数目。
• 各个网段可使用不同的通信速率。
• 提高了可靠性。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一般只影响个别网段。
• 性能得到改善。
中继器的主要优点是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低廉。他不仅起到网络距离的作用,还可以将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对于高层协议完全透明。
缺点
• 由于中继器对收到被衰减的信号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并转发出去,增加了延时。
• CAN总线的MAC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当网络上的负荷很重时,可能因中继器中缓冲区的存储空间不够而发生溢出,以致产生帧丢失的现象。
• 中继器若出现故障,对相邻两个子网的工作都将产生影响。
不同层次的网络连接设备

1、物理层 :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用于连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网段,这些网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Hub 的端口没有物理和逻辑地址。
2、逻辑链路层 :网桥(Bridge)和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同一逻辑网络中、物理层规范不同的网段,这些网段的拓扑结构和其上的数据帧格式,都可以不同。Bridge和Switch的端口具有物理地址,但没有逻辑地址。
3、网络层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的逻辑网络。Router的每一个端口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4、应用层 :网关(Gateway)。用于互联网络上,使用不同协议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通信,目前尚无硬件产品。
前两者属于OSI和TCP/IP模型的最低层,即物理层,起到数字信号放大和中转的作用。
中继器(REPEATER),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互连设备。(局域网络互连长度是有限制,不是无限,例如在10M以太网中,任何两个数据终端设备允许的传输通路最多为5个中继器、4个中继器组成)。REPEATER可以增强线路上衰减的信号,它两端即可以连接相同的传输媒体,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媒体,如一头是同轴电缆另一头是双绞线。
集线器(HUB)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它有一个端口与主干网相连,并有多个端口连接一组工作站。它应用于使用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网络设备。集线器又分成:1 能动式,2 被动式,3 混合式。1 功能式:对所连接的网络介质上的信号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连接的介质长度达到最大有效长度,需要有电源才能工作,目前多数HUB为此类型。2 被动式只充当连接器,其不需要电源就可以工作,市场上已经不多见。3 混合式:可以连接多种类型线缆,如同轴和双绞线。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