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五条人乐队,相信不少人都对他们印象深刻,他们堪称是《乐队的夏天2》中最为火爆的“沧海遗珠”。思维活跃,妙语连珠的“农村拓哉”仁科,配上冷酷闷骚,一双人字拖走天下的阿茂,便胜却人间无数!

除了喜爱他们风趣幽默的表演和轻松活泼的互动,观众心中常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五条人》乐队只有“两条人”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从为什么是“五条人”说起。1999年8月7日,杜可风执导了一部电影叫《三条人》,是一部由许美静、浅野忠信、凯文·薛拉克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剧中一个叫浅野的人,有着异于常人的记忆,对他来说,生命中每个字有生命、有触觉、有味觉和颜色。另一个叫凯文的人,在香港拥有一家酒吧,每天准点喝醉,他永远都记不得昨天发生过什么事,凯文的格言是「记不得的事永远要比记得的多」。

熟悉吗?这浅野和凯文,不就仿佛是五条人的仁科和阿茂?

恰好,2005年,蜗居在广州天河石牌村的仁科和阿茂去看了这部电影,也恰好,他们组织了几年的乐队需要乐队名称,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乐队名字定为了《五条人》。

那么,为什么是《五条人》而不是《两条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又需要回溯到更早远的2001年。那一年,阿茂只身来到广州闯荡,那时候他还在卖打口碟。说到打口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很多人把他们和盗版碟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打口碟是因为外国音乐商(一般为美国)高估销量而多产的碟片,本打算销毁以减少库存占用(一般是直接切口或钻洞等),但因为一些特殊利益关系流入国内贩售的走私碟片,属于来历不明的正版碟片。

扯远了啊,那么在打口碟的过程中,阿茂也受到了很多舶来文化艺术熏陶,也学起了吉他,他想把内心的情绪和想法表达出来,于是也组建了一支乐队,彼时乐队成员只有四个人。2003年春节,首届海丰原创音乐节汇演成功举办,阿茂的四人乐队参与其中,并与“郭富县城”仁科认识。英雄惜英雄,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无法忘记你容颜。

2004年,仁科前往广州石牌,寻找那个打口碟的阿茂,《五条人》乐队的雏形便正式完成了。做音乐有多苦,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那时候他们租了一个破败的档口作为排练房,每个月是1000元的房租。贴完隔音棉之后,甲醛重到能把人的眼泪熏下来。没有作品,没有通告,没有任何收入,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候的五条人,完全是“为爱发电”。慢慢地,乐队的成员一个个离开,到最后,“五条人”只剩“两条人”,只留下了一个《五条人》的乐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