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4、《打电话》
是一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一、近义词
担心(担忧) 休养(疗养) 刚强(坚强) 忘怀(忘记) 焦急(焦虑)
崎岖(坎坷) 看守(看管) 封锁(封闭) 分配(安排) 弥漫(充满)
严厉(严峻) 咆哮(怒吼) 放肆(放纵) 祭奠(祭祀) 发抖(颤抖)
二、反义词
干净(肮脏) 污染(净化) 奖励(惩罚) 放弃(坚持) 严厉(慈祥)
饱满(干瘪) 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 惊慌(镇静) 崎岖(平坦)
坚定(动摇) 沙哑(清脆) 放肆(约束) 脆弱(坚强) 粗糙(细腻)
雪中送炭( 雪上加霜) 刚强(软弱)
三、解析课文、语句
1、《再见了,亲人》
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2)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3)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急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急需食物的时候,大娘带领妇女冒着危险,送来打糕。
2、《金色的鱼钩》
(1)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3)“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含义:鱼钩虽然生锈了,鱼钩闪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3、《桥》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支书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4、《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