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财报陆续发布,其中不乏高分红公司,市场对高分红股票认可度高,相应股票价格水涨船高。
(图源:数据宝)
最为典型的是江铃汽车。江铃汽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4.76元(含税)。以公司总股本8.63亿股计算,江铃汽车本次分红总金额达30亿元,其过去五年净利润总和不过28亿元。
分家式分红毕竟是少数,实际上A股公司对于分红向来不太积极。
像双汇发展和贵州茅台长年慷慨分红的都已经很少见了。更多的是像比亚迪2020年的分红情况: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
有很多公司并不缺钱。相反,它们的账上往往躺着巨额存款,且远多于日常经营需求。
典型的如格力电器和青岛啤酒。格力电器在2020年半年报里可以看出,其银行存款多达690多亿元,2019年全年净利润也不过240亿多。青岛啤酒也类似,账上银行存款性质的货币资金常年120多亿以上,而它2020年净利润不过22亿。
分红本质上是利益分配,立场不同,诉求自然不同。
广大股东当然希望多些现金分红,落袋为安;债权人出于公司偿债能力考虑,当然是希望把钱留在企业。而管理层出于业绩增长压力,自然乐意把净利润继续投入生产经营,维持增长,分红能免就免。
由此可见,不能以某些群体的意见作为分红标准。需要找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客观标准是存在的。
在此之前要介绍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定义是放弃的最高收入。从这个视角出发,分红与否的选择标准就很清晰了。
同样的一笔钱,放公司和放个人是两个互为机会成本的选择。
公司经营回报率高于投资者个人回报率,应当把钱留在公司继续钱生钱,不分红;反之,应该把钱通过分红还给投资者。
具体用什么指标呢?公司的经营回报率之前谈过(学习财报系列二怎么分析财务报告的数据),ROE和ROIC两个指标。
其中ROIC全面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回报率,最适合衡量公司经营能力。个人投资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每个人投资能力不同。如果把每个投资者看成个人独资企业,你的历年投资收益就是你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