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医者杨华升,专注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很多非专业人员都讲不清,到底什么是所谓的“携带者”呢?这个概念十分有必要跟大家讲清楚。
在我国,乙肝过去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母婴传播,由于过去对乙肝母婴传播没有科学的认知,更没有有效的阻断方法,因此这是一个主要的感染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乙肝还可以通过输血、性传播及其他密切接触传播。
5岁以前感染乙肝病毒,绝大多数会成为慢性感染者。
5岁以后感染,绝大多数呈急性过程然后自愈。
乙肝病毒长期潜伏体内则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其中的一小部分表现为肝脏的损伤,也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肝脏炎症,则属于所谓的“携带者”。
携带者分为2种情况:
①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核磁等检查均正常,但HBV-DNA,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呈阳性,大于最小可检测值,这种情况被命名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由于携带病毒,而且往往水平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病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展。
②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核磁等检查均正常,同时HBV-DNA,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低于最小可检测值,这种情况被命名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由于乙肝病毒阴性,因此不具有传染性,同时潜在危险较小,病情相对稳定。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注意5件事:
1、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这三种状态下转换。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检测,明确自己所处的不同状态。
2、不同状态的转换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情绪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免疫状态的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患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