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利用外在的道具,就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例如你看到旁边的女生拿着一杯饮料,你就可以说:“不好意思,请问你这个饮料是在哪里买的呢?我口渴死了!”
只要你有点“心机”,以这种方法找到话题并不是什么难事。
2,从对方身上找到可以聊天的话题;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其实也可以从对方身上找到能够聊天的“话题点”的。不管是对方的某种身份,出现在这里原因,甚至穿衣打扮的特色,当下展现出来的心情、状态等,都可以拿来做话题。
例如既然这场活动,有个女生坐在你旁边,那你们肯定有同一个理由出现在这个地方,所以你就可以抛出话题:“你好,请问你也是来这里参加这场活动的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封闭的问题,旨在起到一个“发起聊天”的信号而已。如果对方回答“是的,我也是过来参加活动的”,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这句话,继续延伸话题。
而我通常的做法,甚至直接告诉对方:“我要跟你聊天了”,如:“好吧,既然上天把我们安排坐在一起,不跟你聊天又好像有点尴尬,那么我就‘勉为其难’跟你聊一下啦,我叫XXX,也是来参加活动的,很高兴认识你!”
这种破冰,由于表明了一个目的,所以会给人一种“安全感”。
人对于未知,又需要自己猜测的事情,通常都没有安全感的,现在你给了别人一个聊天的目的,知道你为什么突然要过来聊天,自然就不会“胡思乱想”而感到安全了。
当然,我这个例子,是因为对方坐在我旁边,所以我这样说去破冰,是“顺理成章”的,但如果你坐在隔壁,突然跑过来这样说,就不是“顺理成章”了。
记住,让聊天展现出顺理成章的感觉,就是一种“热捧”,这样才可以让大家放下戒心,如果再加上你亲切、友善、大方的态度,那么大家就能更愉快地聊天了。
第二,如何维持聊天的节奏?
聊天的本质就是“双方有来有往地问答”,所以问中有答,答中有问,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做法。
但是怎么问,怎么回答,也是非常关键的地方。问当然不能连续发问,否则就好像审问犯人似的;答,也不能封闭式回答,否则就很容易冷场。
这就是聊天的节奏。一旦节奏被破坏,从聊天中获得正面心理感受,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抛出一个话题发问,根据对方的回答,找到关键词延伸话题,然后又抛出另一个问题,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分享自己的情况,或者述说自己的观点,最后又反问对方一个问题。
如:
A:今天来到这边吃饭,你之前有没有来过呢?
B:这边很少来,也没有在这里吃过饭,不过听说这边有挺多好东西吃的。
A:我不知道等一下带你吃的东西,在你看来算不算是好东西,但我相信你吃完之后应该也会赞不绝口的。(根据回答,延伸“好东西”关键词,讲述自己观点)
B:我对此不会有任何怀疑的态度,你作为本地的“美食家”,我信得过你的推荐!
A:这么看得起我?希望我真的不会让你失望啦!但说实话,你平常都喜欢哪方面的食物呢?我记得你不喜欢吃辣的菜,喜欢清淡的。
B:对啊,就是比较偏向吃一些……
这个例子,就是由一个问题发起交谈,然后根据每句话的“关键词”而延伸出来的对话内,交谈节奏自然,没有一种尬聊的生硬感。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分配好“问”和“答”的比例。有两个原则:
1,如果对方采取封闭式回答,就是多问一两个问题,从对方口中套出更多内容;
2,如果对方采取开放式回答,就是针对回答的内容,做引申解读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