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第二哑铃战略”,以深度赋能实现价值创造
某种程度上,从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角度,乐福思集团找到了不错的买家。
尤其从投后赋能层面来看,除了资金实力之外,高瓴的资源网络丰厚。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高瓴都可真正以创业者的姿态深入服务被投企业。
可以说,不管是高济医疗还是高瓴布局的研究型医院,都是高瓴在投后赋能上重度投入的象征。
用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话讲,“长期、创新、ESG,都是高瓴最重要的基因,我们从尽职调查,到投资决策,到投后赋能,都将ESG基因纳入到投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
而在具体实践中,高瓴也始终秉持“第二哑铃战略”,即以“深度赋能”(Deep Value Creation)为媒介,在帮助企业家在实现产业价值的同时,也将创造巨大社会价值。
据悉,高瓴已建立了超过200人的专业投后赋能团队,包括数字化、精益管理、组织人才等多个专业序列。
在对被投企业的精益管理上,以公牛为例。据介绍,高瓴的精益管理团队开发出了多种提升效率的数字工具,通过这些秘密武器,使被投公司“大脑”全面升级。而赋能的结果就是让公牛内部降本增效提速,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公牛的成长样本也恰恰代表了传统消费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价值链重构的机会。这样的经验又似乎恰恰可运用到面向C端的乐福思集团。
据高瓴消费投资团队研究发现,大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其实已经开始了,但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升级方向,就是应该要思考如何结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消费行业的整个价值链进行重构和优化,从而提企业的全链条效率。
“投后深度赋能正在创造社会价值。”在张磊眼中,“把蛋糕作大”一直是其重要原则。在这其中,发现价值是第一步,创造价值是第二步。
“在高瓴的多年实践中,我们不断积累丰富的价值投资工具箱,包括超长期资本、人才支持、技术赋能、精益运营、生态资源、医疗生态、学习平台。这些积累工具箱的过程,既是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也是高瓴涉足实业,帮助实体行业领先者进行价值重估的历程。”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