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后面的山坡尚保留着明代重修古墓塔,为崇福寺历代高僧的塔墓。清光绪年间,崇福寺住持释普高法师言行状如济公活佛,能降魔伏虎,道法高深,且识百草,医百病,时常为群众解除病痛,遐迩闻名,成为一代高僧,许多轶事至今仍在古兴化一带流传。


崇福寺一脉源自福州崇福寺。据传,福州府有一南宋遗臣,耻于在元廷为官,便弃官隐居兴化古邑新县象山,其挚友福州崇福寺高僧时常到象山与之谈佛论法。抑或是机缘巧合,或是佛在召唤,不久,该人便在此带发修行,并结茅为庐、搭庐成寺,曰“崇福寺”。


四面环山的张洋村风景旖旎,山上有奇石怪树,较为出名的景点有桃源寨和田螺山。古驿道旁还有一座亭名为东山亭,是行人休息避雨之地,亭旁边有块岩石高2米、宽5米,上有宋代崖刻“祝圣放生池”还有元代崖刻“德政碑”、“去思碑”据传亭内住着八仙中的何仙姑。




关于何仙姑有个故事。有一天,神仙用船载着米、猪等驶向湘溪上游,何仙姑正在溪边洗衣,船从仙姑面前经过,神仙问仙姑船上载着何物,仙姑答船上载着是沙和石头,即时船不动了,变成了沙和石,因而张洋沿溪尽是沙和石,至今张洋村湘溪下游两岸多是沙和石。







山深林隐,构成了对游人的诱惑。湘溪的波光跳跃着鲜活的气息,清风中晃动的树叶述说生命的欢愉,夏日的清风带着甜甜的瓜果的味道。张洋村是一位在连绵群山中遁迹的隐者,把诗意留给了世人想象的空间。它守望着悠长的岁月,当世事更迭隐匿了生活原本的面目,苍翠的青山和蜿蜒的溪流保留了生命斑驳的细节,留给你来探寻。







文/图 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