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百姓的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当然,也关乎着经济发展水平。
如今走到街上,时尚界也可谓是“百家争鸣”,可观看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影视作品,却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总体上依旧有一种很难表达的共通性,其实,那叫做“的确良”。
那么,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了?因为它换了个名字。

“的确良”的开始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段日子说起。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工业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吃穿用等各方面都赶不上几亿人改善生活的具体需求。
从一些老照片和老旧资料都能看出,那会的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生活的重心还是在于“吃”,能“养家糊口”的家庭,在当时都算非常不错了,纺织品也异常紧缺。

1954年9月,全国开始启动了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各地也开始按照人头发放布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想要买什么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等等,都需要凭票去购买。
那会的国家,还缺乏对于天灾的也应对措施,就在一切看上去逐步步入正轨的时候,1956年我国遭遇了水灾,棉田也遭遇了减产,纺织品的供应越来越紧张,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强化“凭票买布”的措施。
那会规定:童装和五寸以下的布料按实收布票;蚊帐布料按两斤折收布票,蚊帐成品的顶布、边布和衣着都按实收布票。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布料不够,钱也不够宽裕,穿布衣得精打细算。

而且,棉布都会出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容易损坏。
“补丁”也就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标记,一般人家的孩子从年头到年尾都很难穿得新衣裳,爸爸妈妈穿旧了的衣服给孩子穿,而哥哥姐姐穿旧衣服就给弟弟妹妹穿。
百姓们穿的和吃的,都得依靠地里面长出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办法。
毛主席曾对周总理说:“我们能不能搞点化纤?不要让老百姓们穿衣服这么千辛万苦。”
“的确良”就是化纤的一种,早在50年代就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开来。

这种叫法听起来非常奇怪,可确实有它自己的由来。
这种面料,最先在广东地区流行开来,按照广东话的叫法,它有一个极为潇洒的名字:的确靓。
然后这种叫法被传到了北方,就成为了“的确凉”,大家却被这种叫法给误导了,因为穿上了“的确凉”之后并不会感觉到凉快,随后,人们就称呼它为“的确良”。
“的确良”穿在身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良特点,不仅不吸汗不透气,可是它却非常好洗,干的也很快,比棉布更加结实,老百姓称呼它为:易洗又易晾,一件顶三件。

到了60年代,“的确良”开始在京津沪地区小批量生产,那会的国人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靠的也主要是进口。
北京生产的冰山牌漂白“的确良”,天坛牌衬衫等等,少量在大城市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料子成衣等都是排队抢购的紧俏货。
有了市场和优点,国家才最终注意到了“的确良”,到了70年代,国家就开始花大手笔去引进石化装备,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
在上海金山石化大厂陆续建成以后,曾是高档产品的“的确良”才逐渐普及开来,正式走近了老百姓。
在1971年,毛主席来到南方视察。

途中,他利用起闲暇时间,和几位随行人员攀谈了起来,工作人员说,他们走访的时候,看到其中一位扎着小辫子的服务员说:
“我们昨天休息的时候到商店,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等了一个小时,才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的确良’布,那种布做衣服还是做褥子都特别好,不仅质地轻薄,还有青春的味道,可惜就是太紧俏了。”
毛主席乐了,他知道百姓不仅有基本的穿衣要求,还有审美把控,他说:“百姓喜欢,那我们就多生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