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都没有考虑哒哒哒哒哒。
因为贵族们多走两步,都是掉价。
我瞬间就悟了,奢侈品高跟鞋的反功能性,是品牌在设置一道坎儿,让奢侈品来定义使用场景。
说直接一点,残酷一点,就是区分阶级。
既然是要区分阶级,那么必须要出格。
3
所以奢侈品的使用场景,一定要逼格够味,一定要够有阶级归属感。
在奢侈品品牌眼中,自家的产品露出的时候不一定要是最亮眼的,但是整体氛围一定要是纸醉金迷的。
一款纯手工的Manolo Blahnik或者红底的Christian Louboutin亮相的时候,背景要么是世界500强的总部大楼,要么是私密活动的红地毯。
搭配的一定是有专车接送根本不用担心沾灰或者踩水,还要有同样是奢侈的包裙或者礼服来衬托。
至于穿奢侈品高跟鞋去挤地铁逛商场,在奢侈品品牌眼中是大逆不道的,是需要定点清除的,是需要通过抹杀功能性来尽量避免的。
你不嫌丢人,人家品牌还嫌你丢人家的人呢。
倒不是说奢侈品是出于审美的角度看不惯这样的平民场景,那不至于,主要是,作为一个奢侈品牌,最怕的不是被人骂,而是烂大街,就怕被功能化使用。
他们心理清楚,那种憋了几个月一年的工资才买得起的消费者,不是自己的高频回头客,同时会破坏奢侈品自定义使用场景的格调。
当然,奢侈品也是可以接地气的,在一个路边小摊来了一对俊男美女,随意的点了一些小吃,言语中都是对民间疾苦的关切,背后若隐若现地站着两个拎着公文包准备着雨伞和外套的秘书兼保镖,远处还有一辆保姆车和一辆布加迪威龙,这才是奢侈品可以接受的接地气。
讲白了,一切为装X服务。
4
对功能性的抹杀,甚至都衍生到了一些品牌间的互相鄙视上。
比如巴宝莉当年是做战壕雨衣出身,当时就被法国和意大利这些传统老奢侈品国家看不起,最后是因为对军队的贡献让英国国王看上了眼,再加上英国国王要接地气,要“去路边摊吃东西”的感觉,才让巴宝莉靠皇家御用徽章有了牌面。
所以Gucci的伞,你可以说它不实用,因为的确很不实用;
但是当你开始讨论实用性的时候,奢侈品的第一道坎就已经完成筛选了,你不是我的目标用户,因为你脑子里面想到的场景,居然是用伞来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