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泛洨之口,河环江绕。举目四望,春水东流。未曾料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冰雪之水远行九千里,在此奔腾赴海门,与我们不期而遇,既是万难,更是万幸,能览此胜景,平我心愿。三个月前,我与福东、舒明、维民四人驾车驰骋云贵高原,在西双版纳南阿河口处,望澜沧江(入老挝后改名为湄公河),在老缅边境处的千山万壑中一路南行。
舒明当时感慨,半年前唐古拉山澜江溯源,五天前高黎贡山观“三江并流”时它的雄姿,今日目送欢水南下,它日必定看涓涓细水酿成滔天巨浪,如何奔腾到海,造福六方。往日渴望,已慰平生。沿江沙土膏腴,丘阜肥润,田园茂盛,稻果丰沛,林榛莽莽,民居幢幢,真乃美地也。饮水思源,中华绝不气傲。
但就越南而言,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澜湄大江干流全长4700公里。它源于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扎曲河,在中国境内逶迤而行,一顾三盼,经青藏高原,切横断山脉,与金沙江、怒江并行,演“三江并流”之绝色,授世界地质文化景观之名号。
中国境内的干流称澜沧江,长约2100公里,送去湄公河六分之一之水量。被称为湄公河段的干流长约2600公里,所经之处皆为热带风雨带,汇老、缅、泰、柬四国山脉、平原、河川水,流量倍增。且挟大量的泥沙、腐殖质和浮游生物入海,演就下游的肥田沃土和丰美渔场。湄公河上、中游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河面时宽时窄,多激流险滩、暗礁,航路时常受阻、断断续续。据勘察,只要财力充沛,从技术上而言,完全可以疏浚河道,打通航道。无奈所经之途国小力蹙,尚不具备条件。望借助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之力,尽快完成夙愿,但要待时机成熟。
俗言险要出美景。在老柬交界处,雨季到来时,河道最宽处可达14公里,为老挝境内最宽的一段“腰”。旱季江水退落,“宽腰”处顿现数以百计的小岛,如果把小渚、沙洲都算上,数量过千,此区域被当地人称为“四千美岛”。游艇穿梭,带来不尽欢乐。继续南下,江面横亘孔南瀑布,猝然一跌,海量洪流撞入柬埔寨境内;在瀑布与高棉桔井平原之间,山谷莽流和冲积平原交错。再往下,形成江水泛滥平原之上的广阔冲积带,给人的感官以极大地欣赏满足。
两大世界级的美景,由于地处偏僻,路途塞堵,尚为旅游的“处女地”,留待世人开发。柬首都金边以下,所余湄公河干流仅330余公里,这一段被称之为湄公河三角洲,而越南则占有其中的220余公里,河道均水丰面阔,可直达南海。
福东问,湄公河水量如此大,三角洲地区海拔仅三五米,为什么很少发生洪水泛滥,酿成洪灾?经此一游方能体会其中之奥妙。其诀窍就在于一蓄一放。金边西约100公里有一大湖洞里萨湖,湖与湄公河通过洞里萨河相连。雨季水大,水路不济,溢水流向洞里萨湖,湖面顿涨,可由旱季时的2000多平方公里湖面,扬漫成7200多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个别年间,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
在这次游访越南后,我等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柬埔寨,泛舟于洞里萨湖,但见湖岸上落潮和涨潮时的水痕落差足足有七八米之多,而湖面面积东几乎可达金边西边的磅清扬市。而旱季,蓄留的湖水又缓缓退落,补充下游和三角洲地区用水之不足,以致湄公河常常保持水量充沛而不干涸。洞里萨河河水忽高忽低,忽东忽西,是世界上少有的顺逆双流向河流。
洞里萨湖的“蓄水池”效应,对于下游而言,唯百利而无一害,之与中国的洞庭、鄱阳两湖对长江三角洲的作用,何其相似乃尔。此乃一“蓄”,再说一“放”。湄公河在金边附近接纳洞里萨河后分成前后江,前江在同塔省和安江省相邻处入越南,后江在安江庆安处入越南,两江之间有多条自然河道与运河相连,形成河网。两江干流在流经越南百余公里后,又在低平的冲积平原之上分枝扩杈为六条河流,继而再分成九个海门注入南海。湄公河在越南段称为九龙江,盖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