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我们知道丝绸的制作是通过蚕虫的吐丝,然后经过加工染色,最后制成精美的丝绸,这些技术开始只有我们中国掌握了,而且也是对外邦进行保密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载着南疆养蚕的来历: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睐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瞿萨旦那国王想出一招:通过和亲,迎娶东国公主,让公主带回禁止外传的蚕种。为了逃避关卡,蚕种被秘密地藏到了公主的帽子里。从此,西域开始生产丝绸了。
但是丝绸最成功的是传入了罗马,丝绸刚传入罗马时,罗马人认为,其原料来自于东方的一种树,这种树上会梳下一种比羊毛还精细的东西。丝绸开始在罗马流行是由于凯撒大帝和埃及艳后的推崇,他们无形中作了丝绸的代言人,从而推高了丝绸在罗马的价格,丝绸当年在罗马到底有多贵(据说,价格高的时候,一磅丝绸可以换一磅黄金),正是因为价格的原因,罗马的元老院曾禁止男性臣民穿着丝绸,对于女性使用丝绸也进行过一些限制。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罗马成为丝绸消费大国,由于需要量大、价格高,又要完全依赖进口,罗马甚至不惜与丝绸中转并且高价垄断的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发生战争。
丝绸之路让中华文明和西方有了交集,这在现代也是很有意义的,更能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加深中国和中亚、欧洲的联系,促进沿路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