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蔚冰
天色暗下来,街灯亮起来,城市的夜又繁华起来了。
在“2022北京消费季·夜京城”中,中骏世界城的赶海中古市集开启了国内最大的中古文化嘉年华;朝阳大悦城的城市理想生活节包含户外市集和音乐节;侨福芳草地的黑胶市集集结了很多音乐爱好者;合生麒麟新天地以“露营+机车+复古元素手作”共同打造的露营夜市充溢着咖啡的香气和牛仔的野性。
发展“夜经济”对促消费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7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拟确定全国123个项目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据了解,去年确定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有120个文旅项目。
从地方来看,为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鼓励夜间经济发展,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北京自2019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尽管疫情一度令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餐饮业、文旅业停摆,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一系列保民生、稳经济、促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城市的“夜经济”又迅速火热起来。
7月9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将从7月10日起向消费者发放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京郊住宿消费券。与此同时,河北、内蒙古、云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多地出台利好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夜经济”对促消费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发展“夜经济”有助于扩大内需。很多城市上班族大多具有消费需求,但白天困于工作繁忙而无暇消费,因此通过支持“夜经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居民的消费时间,进而满足并刺激城市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带动相关行业的成长,并促使城市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方面不断完善,为城市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撑。
其次,“夜经济”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夜经济”相当于有效利用时间的错位,变相延长了经济活动的时间,这为很多潜在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另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夜晚时间实现“二次就业”以补贴家用。
最后,“夜经济”有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夜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开放活跃程度、投资软环境以及文化底蕴、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富有特色的“夜经济”可以让人领略到另一种风情,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城市场景更新是夜经济的灵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现在的“夜经济”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商品或服务。由此,“夜经济”也成为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地从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夜经济”的发展。
以近日启幕的北京消费季为例,7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培育16区特色精品夜市,实施一区一策,在‘夜京城’生活圈周边开展以文化、旅游、购物、餐饮等为主题的夏季、周末或节日精品夜市活动”的要求。
同时,消费季期间,北京市商务局还组织开展了“夜京城”系列活动,明确夜消费、夜文化、夜户外、夜生活四大主题。届时,北京68个商圈、300家品牌企业、2000多家品牌门店,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线上线下联动,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活动。北京还策划举办夜赏、夜跑、夜间秀场等户外主题活动,助力发展高质量夜经济。
华纳文化产业投资集团CEO、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创始人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还要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多数城市的特色商业街区,都是“老街”,都积淀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城市文脉,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市井烟火,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这种文化气质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蕴,是城市的“根”。打造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在留住“根”的同时,要更新一座城市的商业街区场景。商业街区场景的更新,是时尚与历史文化传承的碰撞,是一座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是关乎城市个性魅力的关键,牵动着一座城市的文脉与商脉,是一座城市“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