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是北京的“内八刹”之一。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

广济寺
广济寺创始于金代,位于中都城外的西刘村。1726年,忽必烈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叫大都,从而将西刘村寺纳入城内今址。后毁于战火。明成化年间在遗址上重建,并赐额曰“弘慈广济寺。清朝以后,广济寺屡蒙皇恩而达于鼎盛。民国时期,广济寺再次毁于大火, 1935年再度重建。

广济寺
广济寺坐北朝南,红墙黄瓦,远远望去,颇有皇家气势,整个建筑群格局庄严有序,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多宝殿、藏经阁等。
此外还有东西跨院,建有配殿、廊庑,御赐石碑,知客寮、讲经堂、图书室、迎客厅。西路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东路有法器库、延寿堂等。寺院很多地方不开放。尤其在寺院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用汉白玉砌成的戒坛,真可谓雕栏玉砌,十分精美。戒坛今称三学堂,这是北京市内唯一一座清初戒坛,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古朴素雅,庄严寂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筑。
山门、殿堂、楼阁等不同类型建筑合成庭院。把建筑分解成最小的基本单元——间,间与前面的空间——院,组合成院——间的建筑模式,这虚实的空间有水墨画计白当黑的审美理念,而在佛教中体现了“空与无”的思想内涵。寺中重要的殿堂一般都排列在中轴线上。
山门至后殿共5层。
寺院山门坐北朝南,由三个石砌的拱形券门组成,每座门之间有墙相连,中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石券拱门,匾额书“敕建弘慈广济寺”。

“敕建弘慈广济寺”
东西旁门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歇山顶石券拱门,东门额书“毗庐性海”,西门额书“华藏玄门,两侧有八字墙。
门后原有巨大的护法神力士彩绘泥塑像,现已无存。山门内是一片开阔的场院,四周有古槐蔽荫,静寂清幽。院的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

鼓楼

钟楼
正面为天王殿(弥勒殿),面阔3间,灰筒瓦歇山顶,石券门。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制作的弥勒佛铜像。

天王殿
天王殿。这里有明代仿唐三彩的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中间为明代铜弥勒像,与各地寺院看到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布袋和尚像不同。布袋和尚只是传说中弥勒佛的化身形象,广济寺天王殿中所供奉的是——天冠弥勒。
弥勒佛铜像背后隔木屏育一手执大柞,威风凛然的韦驮像,此也为明代铜造像。
穿过弥勒殿,便是寺中主要的院落。


院中有一个2米多高的青铜宝鼎,置于石雕莲花座上。宝鼎是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所造,鼎身铸有轮螺伞盖花瓶鱼结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结)装饰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


青铜宝鼎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前分别竖立着高4米和3米的长明烛台是明代遗物,由整根檀香木雕成,上面通体盘刻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如此形制的长明烛台国内罕见。

大雄殿
在大雄殿前有明成化、万历、清康熙、乾隆石碑5块,表示该寺与当时上层的关系。其中康熙皇帝所赐的文字碑与无字碑相对屹立殿前,成为“空有碑”,这表示佛法的真空妙有,极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