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果山体本身是由一个或者少量的地质构造单元所组成,那么这种山体的结构稳定性会非常高,不易发生滑坡。而长白山内部则是由各种构造面切割而形成了非常不连续的状态,在降雨入渗、地下水溶蚀以及上部岩体重力作用等的影响下,容易在切割面和破碎处形成剪切应力,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滑坡。

第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在一座山体中,坡度越大的区域,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就会越高。纵观长白山周围,有很多坡度在45度左右的陡坡,这些地段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滑坡现象。

第四是地下水的作用。近年来,通过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在长白山天池以及周围山体的下部,都有着很多地下水流的通道,这些地下水在通过所流经的岩石时,会对岩体产生直接的冲刷、软化、入渗、浮托等多种作用,久而久之会降低岩石的强度。有的研究还表明,在长白山与青藏高原的下部,有一条玄武岩孔洞作为导水孔道,从而将相隔4000多公里的两处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五则是高强度的降雨。今年吉林省特别是东部长白山地区的降雨,较往年有很大的增加。高强度的降雨,一方面对山体的斜坡造成了猛烈的冲刷,另外一方面也抬高了山区的地下水位,从而“上下”共同发力,使得部分地区山体岩石的稳定性大为降低,发生山体滑坡也在所难免了。

从目前的科学技术看,要想准确地预测山体滑坡的发生地、发生时间,难度的确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气象条件、降雨条件、山体的地形地貌以及岩石种类、历史上发生滑坡的频率等方面,来评估和划分某些区域、某些山体发生滑坡的易发程度,继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来进行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

对于像长白山这样的比较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旅游景区来说,做好山体滑坡的应急预案以及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显得就更为重要了。在山体滑坡发生之后,最好对造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一个全面的诊断和“复盘”,在此基础上评估未来一段时间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和潜在区域,在此基础上做好游客引导和线路调整等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游客的安全。
#8 月 9 日,长白山山体滑坡,落石从顶部迅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