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为准则还包括:拒绝野生动物娱乐表演,选择在自然栖息地中观赏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保持安静,注意与野生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倡导游客选择在动物受到良好保护的场所,以不对动物带来干扰的方式体验动物的自然魅力。
“动物友好型旅游”建议游客在进行旅游决策时,考虑到更多的责任,能够将动物福利置于中心,不前往有损动物福利的景点,可以积极地寻找野生动物旅游的友好选项,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如体验当地文化)作为替代。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认为,在动物福利这一问题上,免于饥渴的自由,免于(环境)不适的自由,免于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表达正常行为及天性的自由,免于恐惧和悲痛的自由是动物福利五项基本原则。若这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满足,就说明该活动或景点对动物构成伤害,存在动物福利问题。
“这些活动(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往往看似轻松愉快,但其目的是为了娱乐游客,野生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表达正常的自然行为,因此往往存在严重的福利问题。”郑钰说。
此前相关研究表明,用于旅游娱乐活动的圈养野生动物,要经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才能从事表演以及与游客进行互动。它们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表达真正自然的动物行为,频繁的表演活动会严重损害它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给动物带来更多的痛苦。
商业圈养繁殖会刺激旅游娱乐业畸形发展
2021年5月,南非宣布结束商业性狮子养殖业。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相关专家则表示,这项前瞻性的政策目前需要有实质性进展。
有专家称,野生动物友好型旅游的发展和取消战利品狩猎、狮子养殖业等举措都有助于提升南非在野生动物友好型旅游体验方面的国际形象,使该国成为负责任的优质旅游目的地,未来对旅行者和经营者都将更有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转型发展。
一只极其珍稀的白狮宝宝诞生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狮妈妈正叼着狮宝宝溜达。图/catersnews/IC photo
郑钰认为,这一举措值得中国学习。商业性圈养繁殖实际上将这些大型猫科动物置于传统医药和战利品狩猎的商业链条中,因为过度的商业圈养繁殖,会持续推高市场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刺激旅游娱乐业的畸形发展,会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不利的影响。“野生动物并非商品,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参与。”
2022年7月8日,南非公布《南非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白皮书草案,在此后60天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全球负责人Nick Stewart曾表示,白皮书是个良好的开端,其表明南非旨在创建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有助于保护该国生物多样性。但是白皮书未能明确禁止全球商业性野生动物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拒绝参与其中。在公众参与野生动物旅游活动时,《野生动物友好型度假指南》就提醒,野生动物应在照片的背景里,离游客有一定距离,且生活在自然栖息地里。合影时不要拥抱野生动物,这些动物通常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母亲分离且可能长期以来一直遭受虐待。同时,也不要追赶、捕捉、故意引诱它们,否则会对它们的生物习性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郑钰说:“我们建议在参与和野生动物相关的旅游活动时,提前做好旅行研究,关注景点中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如果你发现在景点中可以抚摸、骑乘、观看野生动物表演,请不要参与。”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